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纳兰《南乡子·捣衣鸳瓦已新霜》诗词赏析

2023年05月19日 17:48:341

纳兰《南乡子·捣衣鸳瓦已新霜》诗词赏析

纳兰词・南乡子

捣衣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词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又到秋风乍起,又是寒叶萧瑟。

空房自伤的闺中女子,又开始月下蔽散野捣衣,为夫君重新浣洗和裁剪过冬的寒衣。一砧一杵,一思一念。梦中爱人消损的容颜,一直栖息在她心头最柔软的地方。

寒衣兼明月,千里寄相思。相思也难寄,夜夜成断肠。

评析

“捣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目,所写都不离征夫怨妇的内容。本词也是如此,词人以一个丈夫戍边在外自己留在家中的年轻妇人口吻,一气呵成,哀而成篇,将其思、其苦、其怨的心理活动细腻地表现出来。

“鸳瓦已新霜”,因为古时捣衣,多于秋夜进行,所以词作首句即点明时令。“鸳瓦”,即鸳鸯瓦,只是称物,无甚特殊含义。“新霜”是初霜,前几日还未下霜,近几日突然落霜了,是为“新”。屋外,鸳鸯瓦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那屋内呢?“欲寄寒衣转自伤”,屋内孤灯下,她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此处,“欲”“转”二字颇值得留意。“欲”是做好衣服,将寄未寄;而“转”说明先前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寄给丈夫寒衣就感到伤心。那她为何如此呢?元朝姚燧曾作过一首清新别婉的元曲《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惟妙惟肖地道出了思妇内心的苦楚。那么此处,这位女子是否也同《寄征衣》中的女主人公一样,有着“妾身千万难”一般的心思?

且看下句“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看来,不是“千万难”的心思,而是牵挂丈夫,唯恐玉郎憔悴: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然而细细端详还不够,“梦里回时仔细量”,还想在夜梦中与他相遇,执手相望。

“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然而她并没有入梦,因为寒衾孤单,空房寂寞。既然夜不能寐,而牵挂之心又盈盈于怀,所以只有趁着月宏喊光再为他缝制一件秋衣。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秋寒意重,孤单夜长,所以月下捣衣,一砧一杵,一思一念,无不透着牵挂,无不透着哀怨,无不透着凄凉。至此,一个让人怜惜不已的怨妇形象跃然纸上。然而词作并未结束,词人继续渲染她哀怨的心情。

末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蓦然回首,发现斜月沉沉,挂在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肠!此之结句情景并茂,其幽怨之情,自是承接前面的“自伤”“怯空房”“凄凉”层层写来的,所以情致幽婉,情调凄绝。全词犹如一曲掘困秋夜箫声,呜咽婉转,的确是一篇“断肠”之作。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1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启友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古诗简介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篇起首打破词先写景后言情的常例,破空一句“泪咽却无声”,直接写出了词人的悲痛。下片紧承上片,和妻子以前分离时说的话还历历在心,孰料竟然永别。该词真实地抒写由悼亡伤逝与离世超尘相交杂而产生的痛切之感。

翻译/译文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忒(tè):方言,太、特。

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卢氏死后,痴情的纳兰就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不分白昼夜晚,他的脑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有一天,他突然有所解悟,自己该给亡黔麓了品瑟萋柔堂拳雪翥只 眼盈盈,心中又生出无数感慨。于是,这首恰如杜鹃啼血、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词就产生了。

赏析/鉴赏

文字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描绘了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悄亮槐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现又凭借画像重新见到键镇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悲伤欲绝。“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悼亡,伤逝之作所以感人,就是因为所倾吐的是最真挚的爱的感情。纳兰这首是“题照”之作,因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以向亡妻画像诉说的形式表现这种感情的,他后悔从前“薄情”,凭着丹青重识,他记得剐语分明,恨好梦早醒,他叹息“卿早醒”而“侬自梦”,泣尽更深夜尽,等等。他将画像视为人身,把死者当作生者,故这种诉说所表达的感情比之一般的抒情,尤为感人,具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境。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原文及翻译赏析2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翻译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忒:方言,太、特。

鹣鹣: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在爱妻亡故后,悲痛欲绝,便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词。《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词,它大约写于卢氏去世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