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描写雪的诗歌唯美? 现代描写雪的梦幻诗歌?

2023年08月22日 09:56:441

描写雪的诗歌唯美?

1、《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2、《山中雪后》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释义: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3、《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宋代: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释义: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4、《苑中遇雪应制》唐代: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释义:

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5、《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释义: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现代描写雪的梦幻诗歌?

答:初雪

没有邀约

没有迎接

没有满怀的期待

你如意兴而至

舞姿翩跹的少女

卷了漫天的白绢

无声降落人间

你笑意盈然

袖舞长天

片片落花漫洒

天地一片洁然

霎时白了山川

积沉树尖

如梦

化作轻语呢喃

如诗

洇染心的清泉

轻步慢行

触你的芳颜

六瓣的晶莹

玲珑如远空星

袅娜无语 泪光泫然

只余沁凉的水雾

在手心啄点

飞舞的轻盈

贴住眉睫的温暖

久久滞留缠绵

相逢刹那

触动心田

同醉人间

描写雪的诗歌正确格式?

沁园春,以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等。

格律对照

正体 例词:《沁园春·孤馆灯青》

中中平平,中中中中,中中中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中平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变体一 例词:《沁园春·宫烛分烟》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宫烛分烟,禁池开钥,同城暮春。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载酒追游,联镳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逢迎处,最多才自负,巧笑相亲。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离群。客宦漳滨。但惊见、来鸿归燕频。念日边消耗,天涯怅望,楼台清晓,帘幕黄昏。无限悲凉,不胜憔悴,断尽危肠销尽魂。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

变体二 例词:《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黄鹤楼前,吹笛之时,先生朗吟。想剑光飞过,朝游南岳,墨蓝放下,夜醉东邻。铛煮山川,粟藏世界,有明月清风知此音。还应笑,笑酿成白酒,散尽黄金。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知音。自有相寻,休踏破葫芦折断琴。唱白蘋红蓼,庐山日暮,西风黄叶,渭水秋深。三入岳阳,再游湓浦,自一去悠悠直至今。桃源路,尽不妨来往,时共登临。

变体三 例词:《沁园春·子陵先生》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子陵先生,故人光武,以道相忘。幸炎符再握,六龙在御,看臣来亿兆,阳德方刚。自是先生,独全高节,归去江湖乐未央。动星象,披羊裘傲睨,人世轩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高哉不事侯王。爱此地、山高水更长。盖先生心地,超乎日月,又谁知光武,器量包荒。立懦帘顽,有功名教,万世清风更激扬。无今古,想云山郁郁,江水泱泱。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玉露迎寒》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兰桂香。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霭霭琴堂。见说当年,申生榖旦,梦叶长庚天降祥。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双凫暂驻东阳。已种得、春阴千树棠。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百里民歌,一尊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

变体五

格律对照例词:《沁园春·宿霭迷空》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中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仄中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仄平平。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正兰泥膏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微雨后,有校愁杏怨,红泪淋浪。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中平平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风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笼金斗,时熨沈香。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相忆事,纵鸾笺万叠,难写微茫。

变体六 例词:《洞庭春色·锦字亲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锦字亲裁,泪巾偷裛,细说旧时。记笑桃门巷,妆窥宝靥,弄花庭榭,香湿罗衣。几度相随游冶去,任月细风尖犹未归。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今事都过也,但赢得双鬓成丝。叹半妆红豆,相思有分,两分青镜,重合难期。惆怅一春飞絮尽,梦悠扬、教人分付谁。销魂处,又梨花雨暗,半掩重扉。

王维的诗歌风格?

唐朝诗人王维无论是山水诗、边塞诗还是闺怨赠友诗,都有脍炙人口的绝世佳篇。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其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幽愤赠友诗,宛转含蓄,深沉真挚。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于后世作品影响深远。本文欲从王维诗歌题材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求对王维诗歌艺术特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王维的诗歌咏什么?

1.王维的诗歌咏的最多的是山水田园。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2.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风格赏析?

1.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

2.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联关,而“花落”和“桃”来,“莺啼”就“柳生”,“家童未归”与“山客犹眠”也是应衬妥贴。这首诗表现出的是诗人独具艺术匠心。

3.山水诗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意境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专门描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的色彩。但是,也不乏一些情趣高雅,美学色彩很浓的健康作品。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一首诗人初冬时分在山中行进时的所见所感。本诗开头上来就表明地点,荆溪,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诗中的荆溪、白石、红叶、山路、空翠等景色跟意境的结合搭配,描画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景致。诗中已经表明没有雨水,但还是打湿了衣服。所以“山路元无雨与空翠湿人衣”是矛盾的。人行走在空翠之中,被浓雾笼罩着,使整个心灵都受到了感染,恰巧又感觉到了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

4.诗中寄情,意中托怀

   王维也不乏风格恬淡、境隽永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一种坚执明朗的生活信念。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出了隐居者的思想。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诗人在静观中所听到和感受到的,诗人将静态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5.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写探访香积寺的所见所感。诗人去访香积寺,却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穿行数里后,诗人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树参天的丛林里,杳无人迹,也没有可供人行的小路。突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钟声在深山里回响。泉水在嶙峋的石岩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阳光穿过青翠浓密的松林,似乎变冷了许多。诗人由于自身的修为,对佛教的.思想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到佛教和禅宗很深的影响,他有很多诗都包含的深远的禅意,但往往都是诗歌的意境当中,而不是描写出来。而这首《过香积寺》侧直接渗入禅语,直接把佛教的思想说出来。

6.意境隽永,美轮美奂

   王维的山水诗,有些看似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但是写得生动真切,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籍之妙。“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这首《归嵩山作》是王维辞官归隐途中的遇景之作。纵观整诗,虽没有惊人的词字和工稳的格律与精巧的音律,但写得非常有层次。

 

王维诗歌思想渊源?

以王维“诗中有画”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为题材的巅峰开始于唐朝,这是根据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产生的。这和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雪图王维?

王维的雪图是指《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至少可以说,占据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

历代雪景图,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诗人、“南宗画祖”王维首创。后人评论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

江雪王维?

《江雪》不是王维所作,其作者是柳宗元。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夜雪王维?

不是王维的

是白居易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