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水仙子夜雨是什么诗歌体裁?

2023年08月22日 06:29:531

水仙子夜雨是什么诗歌体裁?

《水仙子·夜雨》体裁是散曲,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

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强入眠,不过三更就又醒了来,连一个好梦都没法做成。摆起棋盘,独自下棋消遣,灯花落尽,棋局仍未撤去。深叹客旅他乡,十年一觉黄粱梦,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尽孝。这种种的烦忧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愁思百结,感慨不已。

闻子由瘦诗歌鉴赏?

苏轼《闻子由瘦》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蒸花压红玉。

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简注:五日二句,谓海南很难吃到正常的鸡肉猪肉。薯芋,山药。荐,献。蜜唧,生吃蜜蘸小老鼠,吃到嘴里还听见唧唧印叫声。十年京国二句,谓在京城时吃夠了肥羊蒸肉。红玉,喻猪肉。此腹,作者自注: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左右曰:“将军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未尝少出智虑也。”脱粟,脱去谷壳的糙米。人言二句,《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海康别驾,海康指雷州。子由时任雷州别驾。臞仙,清瘦的神仙。

简析:这首诗先从自己说起。

好兄弟,你知道吗,哥哥到儋州,十天半月才能吃上一次猪肉鸡肉,当地人给我吃的东西真叫我恶心死了!熏烤老鼠和蝙蝠,还有那蘸蜜吃的活老鼠崽,吃到嘴里还唧唧叫,我当时就呕吐了。咱家乡有吃蛤蟆的,这里也吃,我还能接受。想来你那儿也差不多吧?

咱俩在京城十年,吃的是肥羊蒸肉,山珍海味。吃的虽好,也未能献出什么治国奇谋,如今被贬到了岭南,能吃上糙米就谢天谢地了。再说,庄子曾说过,天下本没有绝对的美味。鱼虾认为是美味,麋鹿不可能也认为是美味,你说是吗?

到最后四句,才提到了弟弟子由。子由呀,听说你最近瘦得厉害,帽子也显大了,衣带也变宽了,瘦得连僮仆都感到吃惊了,要认不出你了。不过,这也没啥大不了的!

咱俩能瘦成清臞的两个神仙才好呢!那样的话,将来咱俩还乡的时候,就可以跨上黄鹤,飞回去了。你说那样多爽啊!

换作别人,听说弟弟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免不了哭天抹地,鼻涕一把泪一把的,那样就俗气了。苏轼什么人,岂能落入俗套!政敌的有意折磨,恶劣环境的无情摧残,丝毫难改他倔强顽强的性格。纵在刀丛剑树严相逼的地狱之中,他依然保持幽默的笑容,昂首向天,发出爽朗的笑声!

苏辙在雷州,收到哥哥的诗读后也许会捧腹大笑,也许会莞尔一笑。笑一笑,十年少,说不定真的逐渐胖了起来。

史载,元符三年(1100)苏轼苏辙弟兄终于被赦北归,离开了蛮荒瘴疠之地。在经过大庾岭时,苏轼有诗《赠岭上老人》: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诗句中流露出倔强,自信和欢快之情。

在苏氏兄弟北归之前,当年把他们一贬再贬的执政者,又因政争失败而被贬到惠州来了。他就远远不如苏氏兄弟那么幸运了,最终就孤寂痛苦地死在岭南。

酬邓子仪王安石诗歌鉴赏?

酬邓子仪

王安石

清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①,干世②还忧近逆鳞③。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注)

①遗横目:遗留在沦陷区的白姓。

②干世:治理政事。

③逆鳞:指皇帝。

赏析:

首联“青春”形象地写出了溪流之水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老去临流辄损神”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清溪对比,感叹自己的年老。

颔联“事事”年年”与“随”“空”相结合,强化了诗人岁月蹉跎之感。

“干世还忧近逆鳞”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要担忧皇帝的态度。

尾联表达了一是对邓子仪深情厚谊的感谢之情。“嘉句感君邀我厚”直接抒发对邓子仪的感谢。二是抒发内心的委屈怨愤之情。“自嗟才不异常人”表面上是写自己嗟叹才能与常人无异,实际上是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不能重视的委屈怨愤之情。

仲殊南柯子诗歌鉴赏?

《南柯子》·仲殊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仲殊,即张挥,弃家为僧,仲殊是他的法号,和苏轼有交游,宋徽宗崇宁年间,自缢死。词中抒发的是一种时过景迁,怀念旧人、旧事之感,眼前的景色,就是这种时过景迁之感的触发点: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下阕仍如前调,仍从眼前景色落笔,但换了一个角度,这些仍是时过景迁的景象,又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那人”,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没有说明,也不愿说明,给读者留下悬念。词中充满迟暮之感,调子也显得低沉,可以看出作者饱经沧桑之后,心灵深处隐藏着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哀愁。

酬邓子仪诗歌鉴赏答案?

王安石

酬邓子仪

王安石

清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①,干世②还忧近逆鳞③。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注)①遗横目:遗留在沦陷区的白姓。②干世:治理政事。③逆鳞:指皇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青春”形象地写出了溪流之水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B.“老去临流辄损神”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清溪对比,感叹自己的年老。

C.颔联“事事”年年”与“随”“空”相结合,强化了诗人岁月蹉跎之感。

D.“干世还忧近逆鳞”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的心理。

15、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D “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的心理”分析不当,“近逆鳞”说明了自己在皇帝身边,“干世还忧近逆鳞”意思是治理政事要担忧皇帝的态度。

15、①对邓子仪深情厚谊的感谢之情。“嘉句感君邀我厚”直接抒发对邓子仪的感谢。②抒发内心的委屈怨愤之情。“自嗟才不异常人”表面上是写自己嗟叹才能与常人无异,实际上是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不能重视的委屈怨愤之情。

thesnowman诗歌鉴赏?

必须怀有冬日的心境,

方能领略眼前的万树一片冰晶雪白;

只有经受长久的严寒,

才会欣赏松枝银装素裹在斜阳中闪烁的光采;

寒风啸啸,落叶嘶嘶,

冬天的强音声震天外;

苍茫大地响起同一的奏鸣,

雪上的聆听者把悲情全都抛开:

自身虚无才能审视不存在的虚无,

自身不存在方可洞察虚无的存在.

白鹭诗歌鉴赏?

白鹭诗歌的鉴赏: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灵岩山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吴文英(宋)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开头紧贴“灵岩”之“灵”字,说此山是天上星星坠落而成。“幻”字续写灵岩云树贴天,吴王建宫馆于此的史实。“酸风射眼”转写怀古之情,昭示出吴王之所以败亡的根源。下阕第一句,承上将吴王失败的原因点明,认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问苍波无语”呼应开头,唤起今世之忧。接着感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愁。

  这是一首怀古词。吴文英游灵岩山,见吴国遗迹想起了吴国兴衰的史实,联想到宋朝国事,抒发感慨而作此词。

  这首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上片怀古,下片伤今。吴与宋,时不同,事相似。一伤南宋偏安,恐蹈当年吴王夫差沉溺声色,先胜后败的覆辙。二伤一些仁人志士被迫引退。三伤作者自己,"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最后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虚实相衬,沉郁苍凉,体现了作者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梦窗词人,南宋奇才,一生只曾是幕僚门客,其经纶抱负,一寄之于词曲,此已可哀,然即以词言,世人亦多以组绣雕镂之工下视梦窗,不能识其惊才绝艳,更无论其卓荦奇特之气,文人运厄,往往如斯,能不令人为之长叹!

怎样鉴赏诗歌?

记得曾经有位诗人分享了一个解读和鉴赏诗歌的秘诀,那就是从诗歌的情、理、美三个方面入手。

情:就是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传达的情感,诗中的情感是否真挚,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

理:就是诗中所表达的思考是否深刻,能否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能否给人启发或者启迪等等。

美: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否协调,典故、比喻等是否使用恰当巧妙,语言和遣词造句以及句子、段落如何排布等等。

这个方法非常有用,可以让你真正理解一首诗(不管是古典诗赋还是现代诗歌),并知道它好在哪里(这就是鉴赏)。

唐代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

这首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苍茫的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