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塞下曲·其二》的原文是什么?
《塞下曲·其二》的原文是: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解】:
1、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
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塞下曲》出自汉乐府《出塞》、《入塞》,属于横吹曲辞,在唐代成为新乐府辞。《塞下曲·其二》指《塞下曲》系列诗作中的第二首,王昌龄《塞下曲·其二》、卢纶《塞下曲·其二》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两首作品。
二、古诗塞下曲2首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三、卢纶的全文?
塞下曲四首之一
卢纶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四、塞下曲 其二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