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小学1到6年级的古诗词和解释及注释

2023年06月20日 05:37:021

小学1到6年级的古诗词和解释及注释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笑逗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宿新市徐公店》斗液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敕勒歌》 北朝民歌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碰销卖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关于地理的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搏旅笑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镇拆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基含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们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慧氏猛―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前桥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核磨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地理谚语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

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塌如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5、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6、乌龟背出汗,出门带雨伞。

7、知了叫个不停,连绵阴雨来临。

8、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动物震前活动谚语: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

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地理气候谚语

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蚂蚁搬家,长虫(蛇)穿道,大雨滂沱。

鸡早(进笼)睛,鸭早(进笼)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老鼠做窝,寒流将到。

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团隐启夜。

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石柱出汗,大雨滚滚。

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携则。

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乌云在东,有雨也唔凶。

天上云交云,地下雨淋淋。

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题西林壁】 ::注::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2]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苏轼

【简析】雹此:

这是作者初游庐山时,源灶迅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拨成峰;远近高低,形象各异。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恐怕辩拆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