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有学过有关七夕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之一》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二、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的迢迢牵牛星的翻译是什么?
迢迢牵牛星
【作者】佚名 【朝代】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求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全文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看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四、儿童唐诗三百首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后面是什么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月光曲》(小学六年级的课文)的作者是----佚名
佚名不是一个人,而是只这个人的名字找不到,也就是无名的意思。比如一首诗的...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所感动。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无法使妹妹得到满足而遗憾、内疚。妹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之意,反过来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别难过”。兄妹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于凄楚中饱含了对哥哥的体贴。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即兴创作《月光曲》,并为之演奏。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突破难点。
六、人来小亭边是什么诗中的诗句,作者又是谁?
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这是小学生的识字诗
没题目,也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