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舟中晓望》古诗原文及翻译?

2023年08月28日 10:56:441

《舟中晓望》古诗原文及翻译?

古诗《舟中晓望》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舟中晓望翻译?

 舟中晓望⑴

  

  挂席⑵东南望,青山水国⑶遥⑷。

  

  舳舻⑸争利涉⑹,来往接⑺风潮⑻。

  

  问我今何适⑼?天台访石桥⑽。

  

  坐看霞色⑾晓,疑是赤城标⑿。

  

  词语注释

  

  ⑴晓:早上,早晨。望,遥望,远望。

  

  ⑵挂席:挂帆,扬帆。

  

  ⑶水国:犹水乡。

  

  ⑷遥:遥远。

  

  ⑸舳舻(zhú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⑺接:靠近,挨上。

  

  ⑻风潮:狂风怒潮。

  

  ⑼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

  

  ⑽”天台“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访,造访,参观。

  

  ⑾霞色:云霞的颜色。

  

  ⑿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2]

  

  白话译文

  

  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32年)。诗人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写下了诗篇《舟中晓望》。[1]

  

  作品鉴赏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的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舟中晚望其一古诗?

     舟中晚望

夜归剩舟将欲行,

忽望柳絮乱分飞。

欲将步履蹒跚起,

闻歌柳岸芦丛里。

寻声望月随涟漪,

摇曳含羞映双飞。

月圆脸红何辨分,

停步维艰待风静。

苍山兰舟晓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兰舟小,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死水微漾人却亡。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晓行望云山古诗解析?

晓行望云山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引用的一句诗句。这句话表现了人们追求高尚思想的内心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一个追求个人理想和自由的境界。它表达了诗人的高远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整首诗《滕王阁序》是王勃抒发自己的哲学观、人生观的代表作,被人们誉为“此一序,当世无双”。这首诗从介绍阁楼出发,寓意深远,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高峰之一。

晓望周容古诗赏析?

诗词翻译:很多寒鸦飞过西边的天空,天上的残月感觉比人还低,月亮也即将消失在天际。想要追着残梦继续睡着,但是惊醒后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能就着菊花酒,剥着蟹脐。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

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

舟中晚望王维?

舟中晓望

孟浩然 〔唐代〕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译文

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鉴赏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秋江晓望古诗意思解析?

关于《秋江晓望》的全诗赏析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意思] 一只白鹭飞翔在碧水涟涟的湖面上,宛如一颗明星点缀在蓝蓝的.天空中。这两句是说,秋日的早晨,水碧天清,水天一色,如碧波万顷;在这无边的碧水青天里,却有一只白鹭飞在上空,如一颗闪亮的明星。景色十分鲜明、协调,宛然一幅秋江白鹭图。

  [出自] 皮日休 《秋江晓望》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秋江晓望》中有神来一笔:“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两种颜色相衬,画面自然、清新、宁静。而李白的“画法”又是另一种创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其立体感之真切,色彩之清晰,层次之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动静感与美。

  鹭的故乡在青天。所以,古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吟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野楼凝海气,白鹭似江涛”等等。

  作者

  皮日休(约838一约883)字袭美,一字逸少,又号鹿门于、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文学家。

舟中望石门关原文译文?

【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晓望近义词?

没有近义词。

《晓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从清朗的天气、飘落的木叶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颈联的景物描写中,“地坼”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望江帆,闻木叶,视听结合,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突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尾联的叙述,指出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与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