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古诗意思?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晏殊 〔宋代〕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译文
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
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注释
东风:春风。
宿妆:指旧妆,残妆。
古诗,诉衷情?
诉衷情古诗,例如:
1.《诉衷情》
宋代 · 黄庭坚
珠帘绣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光恨难忘。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2.《诉衷情》
宋代 · 朱敦儒
老人无复少年欢。嫌酒倦吹弹。黄昏又是风雨,楼外角声残。悲故国,念尘寰。事难言。下了纸帐,曳上青氈,一任霜寒。
3.《诉衷情》
宋代 · 晁端礼
红窗小艇雨余天。李郭未神仙。片时蓬底幽梦,即是五湖船。追往事,惜流年。恨风烟。向人依旧,两行垂杨,一片新蝉。
《诉衷情》意思?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这首词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借此表白自己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词前小序所说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东阳金华人。曾写过五首《渔父》词,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阕最有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自黔州贬所移戎州(治所今四川宜宾),赋闲之日,登高揽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而与张志和心神遥接。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渔翁不惜垂丝千尺。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末三句皴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这首词中,作者借用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将张志和那种志不鱼、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于表白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这首词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古诗诉衷情注音版?
诉衷情·眉意拼音版注音:
qīng chén lián mù juǎn qīng shuāng 。 hē shǒu shì méi zhuāng 。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dōu yuán zì yǒu lí hèn , gù huà zuò yuǎn shān cháng 。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sī wǎng shì , xī liú fāng 。 yì chéng shāng 。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nǐ gē xiān liǎn , yù xiào huán pín , zuì duàn rén cháng 。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思归)》古诗原文及翻译?
翻译:当年我一心只想着能够封侯,骑着马不远万里来守卫梁洲。不知我收拾山河的梦丢落在哪里了,这么多年的奔波,连这狐裘也旧了,没了当年的光泽。胡人还没有歼灭,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了,只有独自流泪的份。怎么想到我今生会这样渡过,我的心在遥远的天山,可却要老死在这苍洲。
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此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拓展资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诉衷情(送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1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简析】 此词开篇激荡澎湃。表现了作者精忠报国志士!但在词中,分明已是闲居山阴、尘暗貂裘的皤发老翁。 3诉衷情 寒食 僧仲殊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赏析】 这首词写西湖寒食游览盛况。首两句点明地点、时令。“寒食更风流”是一篇抒情主线。“红船”句概述西湖有声有色的游人之盛;“花外”句以背景显示富贵雍容的西湖环境。“三千粉黛”以下三句,是用数字领起的扇面对(又叫“鼎足对”),振起全篇精神。“粉黛”与上片“红船”、“歌吹”及“花”相呼应;“阑干”与“高楼”对映;“云头”与“淡烟”互举,收束了全篇意境。“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回应上片“满湖歌吹”与“花外高楼”;“十二”亦状“高楼”的豪华宏敞。近人胡云翼认为:“‘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简直太浓艳了。”(《宋词选》)实际词人在此并非专写浓艳景色,不过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想而已。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词中“一片云头”,正与“彩云”同一意旨。于是这首寒食词的通篇热烈语,遂全融入最后这句冷峻语中,归结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更显出这首词构思立意的新颖和深刻。黄升说:“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词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花庵词选》) 4诉衷情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这是一首写少女伤春的词。少女伤春,在周邦彦以前的诗人词人中有不少人写过,但跟尝果怕酸联系起来,却是罕见的。周邦彦这首词由少女尝果写到伤春,过渡自然,联系紧凑。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可见杏子成熟,当在暮春时节了,新摘来的杏子放在金盘里,色泽鲜艳明丽,不用“置金盘”,而用“落金盘”,因“落”字有从摘下到放置过程的动态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动得多。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正如韦应物诗“试摘犹酸亦未黄。”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个吃剩的杏子。青紫色的残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唇丹与青紫相间,在词人看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攒眉蹙额,娇态可掬,更惹人怜爱了。所以词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因为这不只是在写半枚残杏,而是透过残杏写少女。 下片先从少女眼里写周围环境,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无情,落花有恨。这三句似与上下文无关系。但看最后三句之后,便可体会到这三句环境描写对少女的伤春情怀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落花春雨的撩乱氛围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而伤春心事“都在眉间”。也就是说因伤春而愁眉深锁。对于妙龄少女来说,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因而有了某种爱情意识的跃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却是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上片说的少女因尝杏怕酸而攒眉,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少女因怀春伤春而攒眉,则是生活中的必然现象。这两种现象在词中来了个巧合,少女以尝杏怕酸而攒眉,巧妙地掩饰了她因怀春而攒眉,掩饰了她内心的秘密,可谓妙合无垠,这也正是作者构思细密,匠心独运之处。 这首词上下两片初看似无关系,不易衔接,实则用暗线贯串,自然过渡,结构曲折。作者又善于抒写女性心理,将女性心理活动与景物描摹巧妙结合,所以后来评论周词的都很称赞他的词法,如清陈世焜云:“词至美成,开合动荡,包扫一切。”(《云韶集》卷四)(王俨思) 5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万俟咏这首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作《送春》,大抵是因为看见词中有“送春滋味”四字吧。但其实是错会的。这首词的内容完全不是写什么送春,它乃是描绘还家之喜。词中并无伤感,相反是洋溢着一团喜气。 一开头作者就点明题旨。那是一个早晨,他骑着一匹马儿,直向家乡的路上进发。这时,离家已经不远,甚至自己家门前那一列树林都隐约可见,他心里那阵子高兴就越发按捺不住了。 昨天晚上,他宿在最后一程的驿馆里,想到第二天就可以到达家门,不禁兴致勃勃,一个劲儿喝酒(“流霞”即酒),不知不觉喝多了,今天一早起来赶路,宿酒还没全消,坐在马上还有点儿头脑昏沉。可是心里痛快。他睁开带着余醉的眼睛,瞧这四下里的风光。原来下过一场小小的夜雨,在天亮以前恰好停住。在一阵阵清凉的晨风之中,一双小燕儿上下飞舞,一转眼间,便斜斜掠过马头,互相追赶着去了。 这当然不是意在送春。我们倒是可以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写,体味到作者流露在语言之外的一团喜气。他是带着惬意的心情去欣赏眼前景物的。“小雨新霁”,“双燕舞风”,仿佛都是有意为他增添喜气。 下片是情中带景。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他如今回过头去看那已经走过来的长途。那是无穷无尽的山峦,一山又一山,连绵不绝,总算也走过来了;还有那浩阔无边的河水,滔滔汨汨,伸向天外。那山程水驿真是悠长得很啊! 他在这儿下了一个“赊”字,是什么意思呢?“赊”是诗词里常见的词。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说它有相反的两义。一是有余,一是不足。由有余可以引申为远、长、空阔、多、宽等等;由不足又可以引申为渺茫、短少、消、疏等等。此词的“赊”是作为长远解的。因为万俟咏在返家的旅程中,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所以才说“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他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到家里。回家以后,同妻子儿女一块儿团聚,从此,既不须再尝那种年年客中送春的凄凉滋味,而家中的妻子也完全可以放下那思念远人的愁怀了。 想到这儿,这位词人禁不住向蒙蒙扑面的柳絮开起玩笑来。他俏皮地向它们说道:“如今送春也罢,念远也罢,那难堪的滋味,那伤感的情怀,统统都交给你杨花去发落了!对不起,咱们再见!” 这样来描写“还家”途中的喜悦心情,不是比绘声绘影还更要生动逼真吗! 作品的风格是轻快的,遣词用字又轻清圆脆,恰好和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应。 8诉衷情 黄庭坚 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7诉衷情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王安石诉衷情之四的古诗鉴赏?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这首诗是对唐代诗人张籍的评价。张籍与白居易相友善,文学观念也很接近。其诗取材广泛,多揭露社会黑暗、针砭时弊之作,“尤工古乐府,举代少其伦。”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张籍的乐府诗,多用口语,语言自然精警,风格通俗明快,看似平常,但仔细品味,却于平淡中见奇特。
他成就的取得,看似容易,却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容易”中蕴含着“艰辛”。
“成如容易却艰辛”,总结了获得成功的普遍规律。
不仅写诗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王荆公的这首诗,是评价诗人张籍的。初时觉得十分平淡晦涩。从而甚至觉得王安石是一个只知炼句而不懂生活情趣的人。
后来经历了越多,才发现他说的越有道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
这不正是王安石自己诗词风格乃至人生的写照吗?想起某人对我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诱惑。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现金句,尤其是后句,最常被用来形容和赞美一个人的作品或成就的得来不易。
“成功”的背后总是包含着无尽的辛酸。
诉衷情什么意思?
意思是倾吐心事,诉说心里话的意思。
同义词:倾诉衷肠。
例句
1.尽管她趾高气扬,我也不应当停止向她倾诉衷肠。
2.在她面前倾诉衷肠,尽洒泪水,即使关心,惦念,感激。
3.周围人声鼎沸,而她坐在那儿,安静地听他倾诉衷肠.
4.黑夜您好,我的老友。我又来与您倾诉衷肠。
诉衷情的意思讲解?
《诉衷情》诗文大意为:回忆当年奔赴边境保卫梁州的壮志豪情,如今只能在梦中回味,不知身在何处。旧时出征的貂裘已经被灰尘覆盖,鬓边已经有了秋霜。他感到非常悲伤,因为他原本想要在天山上一心一意地抗敌,但现在却老死于沧洲。
《诉衷情》出自宋代陆游之手,,表达了他对过去抗敌保卫边疆的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原文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沧州的意思是?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在绍兴终老,而沧州在河北。
注释: 沧州: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