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赏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赏析:
这首诗出自有“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具体出自谁之手,已无可考。或许属于集体创作看其内容,应该是一首七夕节思念情人的思妇诗。诗共五行,每行十字,一共五十字,字数不算多,但感情容量很大,几有百回千折、一唱三叹之感。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叠词的巧妙准确运用。如形容牵牛星的“迢迢”,形容“河汉女”的皎皎。迢迢,形容牵牛星握态与河汉女(织女)的距离之远。皎皎,形容河汉女(即织女)形象的纯洁、美丽。紧接着第二行写河汉女的素手。素手,说明这手没有涂指甲油,是自然美。用的是纤纤一词修饰,这就进一步刻画了织女形象的美。这首很是纤细白嫩,不是粗壮,说明织女的灵巧、灵秀。
下面接着写其活动。我们看到,这个衔接很是紧密的,可看出其自然中的章法谨严与周密。札札弄机杼。机杼,指的是织布机。札札,拟声词。修饰的是织布机运转时发出的声音。读者当能仔细体会到。第三行: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终日,即是整天。不成章,即是不成章法,引申为不成纹理意思即是织不成样子。
为什么织不成样子?下句就道出原因了。因为:泣涕零如雨。也即是伤心。人在伤心的、哭泣时候,是很难将一件事办好的。这个大家应该深有体会。但是织女为什么伤心啊?因为见不到牛郎啊?谁是牛郎?就是那牵牛星啊!牛郎就来自牵牛星。为什么见不到?因为太远了。开头就说了,迢迢,很远很远。远得令人绝望啊。
再看第四行。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所谓的河汉,指的是银河。银河的水看起来是又清又浅相距不过数尺,其实遥远着呢。相去,即是相距。这行看似写近,其实还是写远。近是因心理距离。而实段戚源际呢,却是隔着数亿光年的距离呢。这么远的距离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牛郎与织女永远只能隔河相望。
这也就是最后一行所说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表面上是用来修饰河汉(银河)的,实际上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泪滴盈盈。泪滴,晶莹而清亮的泪水。脉脉,表面看似用来修饰眼神的,其实也是用来修饰心理动态的一个词,脉脉含情,说明看得很专注深情其次,这首诗的时空距离跨度是很大的。
首先是写天上,其次写到地上,然后又写到天上,这是距离之远。然后是时间之长。时间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从早晨到晚上,从春到夏,年复一年,织女想念丈夫而,以泪洗面、容颜消瘦,你看手都是纤瘦纤瘦,形销骨立了,好不容易等到七夕这一天,却还是不能相见、相拥、相抱,地上的这位织女比起天上的织女实在要痛苦得多!
天上的织女好歹还能默默凝视着牛郎,还有可能触摸到指尖,尽管未必全然牵手,但比起地上的织女,好歹还能见上一面,互相脉脉含情地凝视。而地上的织女呢,却是等了一个春夏又一个春夏,仍然不见她的牛郎(丈夫或情人或男朋友)回来。而今天正好又是七夕节了,天上的牛郎、织女都能见面了,而我们呢,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怨艾着,痛苦着,煎熬着,都哭红了眼睛,织女还是不见牛郎。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其实是一个比兴手法的运用。 此类手法的运用在古诗中很常见,如”关关雎鸠“以关关”鸟的声音来比兴男女求偶。这里以“牵牛星和河汉女”比兴牛郎和织女,非常自然而生动,以描述事物形象起兴。
此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结尾。结尾属以景语作结,非常具有画面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将牛郎与织女那种相思相见不能相触的痛苦很真切的传达出来了,且留下一种让我们回味无穷、涵咏不尽的艺术韵味。尽管我们都不喜欢痛苦,但是品味痛苦却是常常让我们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的。
因此这样一个艺术文本,具有打动人心的永久艺术魅力。事实也证明,要论起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来,后世读者对这首诗的喜爱程仔激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各种文本,这也是这首诗千百年来历久不衰而一直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所在!
樊雨潺2014.8.3 于 京西北
《古诗19首》其一,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感?
汉·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南朝萧统编选古诗十九首,此诗为第一昌纯首,写尽思妇离愁别恨。
汉末动荡,相思别离,远行的人何时来归。
名词佳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南下仍然依恋着往北出来的风,鸟儿南飞依然将巢穴筑落在向南的枝丫。
名家点评
宋代陈绎:“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诗谱》)
明末清初吴淇:“妙在‘已晚’上着一‘忽’字。比衣带之缓曰‘日已’,逐日抚髀,苦耐启咐处在渐;岁月之晚曰‘忽已’,陡然惊心,苦处在顿。”(《选诗定论》)行重行行1,与君生别离2。
相去万余里3,各在天一涯4;
道路阻且长5,会面旁锋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6,越鸟巢南枝7。
相去日已远8,衣带日已缓9;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10。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11,努力加餐饭12
【注释】:
1、重: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2、生别离:活生生地分离
3、相去:相距,相离。
4、涯:边际。
5、阻:艰险。
6、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7、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8、已:同“以”。
9、远:久。
10、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11、顾反:“反”同“返”返回,回家。顾:顾恋、思念。
12、“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13、弃捐:抛弃。
14、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一说是指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后日相会。
【全文释义】: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古诗十九首》是昭明太子萧统收录在《昭明文选》中的一组五言诗,学界一般认为成于东汉末年。
这些诗作者不详,因此笼统称呼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没有题目,编纂者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历来诗评家对其推崇备至。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冠冕”,南朝梁钟嵘《诗品》称其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其为“千古五言之祖”,明陆时雍《古诗镜》称其为“风余”、“诗母”。
从形式方面看,《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定型的代表作品。自此,五言诗取代四言诗,占据诗歌正统地位,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从内容方面讲,《古诗十九首》描写的内容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切中人们痛点,与大家情绪能够产生共鸣,深受大家喜爱并得以广泛流传。
《古诗十九首》涉及的内容没有国家民族等高高在上的宏大主题,表达的都是普通人实实在在的情感。如思念、及时行乐、奋斗以期成功等。
其中以思念为主题的篇目最多,有十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去者日以疏》、《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以及时行乐为主题的篇目有四首:《青青陵上柏》、《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
以奋斗为主题的篇目有四首:《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回车驾言迈》。
从本篇开始我为大家解读赏析《古诗十九首》的诗篇。先看第一类主题:思念。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慧禅态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chóng)行行:走了又走,行了又行。胡马:北方的马。依:依恋。越鸟:南方的鸟。缓:宽,袭培衣带缓是形容人日渐消瘦。反:通“返”,返回。通弃捐:抛开。加餐饭:当时安慰人的常用语。
《古诗十九首》的一大特点就是尚未完全脱离民歌的风格,语言质朴用典极少直白易解,情感真挚非常感人。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情感的诗,主人公是一位思妇,她热切地思念着远游在外的“君”。
这首诗开篇最有力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开头两句就把人带入到沉痛厚重的思念情感当中。
“行行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了又走,一条漫长没有尽头的路在游子的脚下伸向远方。“与君生别离”五个字字字万钧捶打在思妇心头,令其痛不欲生。
由此开头,整首诗都沉浸在沉痛的哀伤之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北地的马依恋北风,南越的鸟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这一对类比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胡马如此,人何以堪?越鸟如此,人何以堪?
思妇如此牵挂着远方的爱人,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思念之情。
最后,所有的思念和爱恋全部汇成一句话“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啥都不说了,你好好前源吃饭保重身体吧!
感情真挚浓厚的时候反倒不知道如何表达,简单的安慰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情意。
汉·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馀里,各在天备亏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空嫌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南朝萧统编选古诗十九首,此诗为第一首,写尽思妇离愁别恨。
汉末动荡,相思别离,远行的人何时来归。
名词佳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南下仍然依恋着往北出来的风,鸟儿南飞依然将巢穴筑落在向南的枝丫。
名家点评
宋代陈绎:“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诗谱》)
明末清初吴淇:“妙在‘已晚’上着一‘忽’字。比衣带之缓曰‘日已’,逐日抚髀,苦处在渐;岁月之晚曰‘忽已’,陡然惊心,仿液苦处在顿。”(《选诗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