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名家鉴赏古诗词最好
培养兴趣《人生若只如初见》勉强可隐孝以.
格律方面,推荐王力的《诗词格律》.
鉴赏的话,有出版社出过《诗词鉴赏辞典》之类的书,讲解镇逗的都比御携卖较正统.
王国维《人间词话》算是现代比较经典的诗词鉴赏书籍,看看79版的.
如何赏析古诗词_古典诗词赏析的思路及方法
翻开200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发现考课外诗词赏析的省市已由07年的寥若晨星,发展到08年的20多个。课外诗词的考试,一改过去课内诗词考试的死记硬背现象,真正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感知、品味、欣赏能力,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然而,在中考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对课外诗词感知肤浅,题意不明,赏析无绪。这里我们结合07、08年考题谈谈课外诗词赏析的思路及方法。
一、三路并走,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观07、08年课外诗词赏析题,发现最多的是要求考生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言志”,志,就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就必须读出诗的灵魂,读出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必须三路并行,仔细体味。
1、细读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感情。
从感情的悲喜角度讲,诗中多出现暖色明丽之哗御词句,则诗句表达喜乐之情;诗中多出现冷色握庆灰暗之词句,则诗常表达忧思悲伤之情。“沉醉”、“兴尽”、“争渡,争渡”流露的是词人活泼率直,无忧无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的是词人孤寂及无计可除的思夫之情;而“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则倾吐了词人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痛。当然我们更要结合全诗内容,揣摩诗人感情。如08山东济宁考题:
秋夜雨(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雾月光。
被逼暗虫通夕响,征衣耒寄莫飞霜。
题②: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诗句②我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出来,由此可揣度出主人公一直在看着月亮,这是为什么呢?心境百般孤寂吧。再读全诗细想,主人公为什么要听着“丁丁漏水”觉得夜那么长,为什么要听着秋虫整夜地响?根据最后一句中“征衣未寄”可揣到主人公的丈夫是出征了(古时出征多为男子),秋天来了,尚未寄御寒衣;“莫飞霜”,则透露出对丈夫的思念;牵挂。至此可感悟出全诗表达了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结合时代背景,揣摩诗人表达的感情。
诗人的感情通常是由景而生。这景一是眼前的自然之景,二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平时上课时老师常给我们讲诗的时代背景,以助我们了解诗人“此景”下产生的思想感情。考试题中有些诗我们是很难从词句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那么可以从诗词的小记(如苏轼《水调歌头》),及出题人所给的写作背景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08山东考题:
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直接解此题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离乡之久,应该是“近乡”“情更切”,怎么会“情更怯”?又为什么“不敢问来人”?可读一下诗的“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径汉江时所作。”便可知诗人写此诗时的背景是“被贬”,“逃回”。由此可揣摩诗人的心情是:近乡想询问一下亲朋之情,可又怕暴露逃犯身份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3、结合课文所学内容相似的诗词、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所选课外诗词,多为名家诗词,他们的诗词我们课内多次学过,考试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已学诗词帮助我们理解诗人段芦握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尤其是著名诗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其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如08江苏泰州考题:
秋登宣城谢�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第③小题: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注”①,可知本诗同样写于“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之际,再联系所学课内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知本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寂寞之情和找不到出路,只待寄情山水,缅怀古人的复杂情感。
二、结合语境,感悟词的妙用。
古人写诗很注重用词的锤炼,刻苦求工。因此诗词欣赏很注重对字词妙用的欣赏,其实通过课内诗词的学习,我们应该感悟到古人写诗对词的锤炼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而词的选用又体现在务求传神、传情、创造佳境,突现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
1、用词务求十分传神。如07浙江义乌考题:
春游图(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①:“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这“蘸”字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传神地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可爱,也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多。
2、用词务求传情:如08江苏南通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①:诗中的第2句“惊”一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里的“惊”一词传出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另外前面宋之间《渡汉江》中的一个“断”字,也不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传出了诗人思家之情。
3、用词务求创造佳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如2008年陕西中考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 孙觌)
数阃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题①: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这一“湿”字运用了通感手法。黄昏在人眼里本来总是迷茫暗淡的感觉,在烟雨中,空气充满了水分,黄昏似乎也被打湿了,视觉换成触觉,一个“湿”字,生动可感地创造出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意境,充满了奇妙的空灵之趣。
4、用词务求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如07四川达州考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①:一个“独”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这儿的“独”字和前面“千”“万”形成对比,和“孤”相照应,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多角度透析,品赏千古佳句。
课外诗词赏析第三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诗词中千古名句的赏析。这种赏析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从艺术手法的 角度赏析,二是对诗句所蕴含的道理进行赏析。
1、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赏析时首先必须辨明诗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二必须结合诗词内容说出运用此艺术手法的妙处。
(1)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直接吐露出来。而是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08江苏宿迁考题:
寒塘(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题②“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如果说前句是直抒胸臆,那么该句则是寄情于景:此旬初看是写景。实际上寄托的却是“雁归人未归”之意;这“一”字敬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08扬州考题中李白诗名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了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
(2)衬托手法的运用。如08山东淮坊考题: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秀帘明。
树阴满地甘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题①: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的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则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的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3)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的运用。如07年广州考题: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潢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②: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诗句首先是化抽象为具体,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此诗句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写出了“愁”之多。
(4)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如07山东滨州考孟浩然诗《过故人庄》赏析:
题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作简短赏析。
从表现手法角度来赏析:两句诗采用了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有好多,虽然中考所选课外诗词中尚未出现,但在我们所学课内诗词中已经出现,如:用典,象征,渲染,曲笔,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这些艺术手法要好好掌握。以便在今后读诗时能灵活地多角度去赏析。
2、对蕴含的道理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更因为这些诗句内蕴丰富。说它内蕴丰富,是说诗人常常不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直接表露出来,而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某一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思,因此,读诗要学会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联想,感悟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如07南通考题: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自,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②: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该诗揭示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三、四两句。这两句表面讲的是雪比梅白,梅比雪香,两物各有其优点,也各有其缺点。我们由物及人的联想一下:是啊,人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实这正是诗人借梅雪两“物象”所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