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玛·布尔顿说:“诗歌是语言最精妙的运用之一。它给人以语言所能提供的最大乐趣。”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人们对诗歌的衷情和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那么,诗歌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上的绘画美。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发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激情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
论新月派诗歌的思想特征?
一点拙见,希望对您有用。
首先,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新诗进入发展的间歇期,新诗人都在寻找现代诗发展的新方向,新月诗派就是当时新诗潮的一脉,另外两条新路一是前期象征诗派,二是新起革命诗派。
新月诗派被史家称为“格律诗”,这反映了该诗派的一大特点,即注重“格律”。
关于这一诗派的时间起止很是模糊,各家说法不一,但据文献记载,新月诗派形成于1926年4月1日,当时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清华文学社”同仁为主干,他们创刊了《晨报·诗镌》,后又以《新月》为集结,一直到30年代初的《诗刊》走过了前期发展阶段,前期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人。
前期新月诗派以创作实践为主,很少发展相关理论,关于该这一时期的诗学理论散见于诗人发表的文章当中。比如,徐志摩曾论述新月诗派的共同主张大致如下:
1、关于新式的创格,即各种新格式和新音节的发现。
2、强调一书创作中的人的重要性。
诗人朱湘认为,新诗应当特别用力在音乐与外形两者之上,而且只有这样,新诗有希望兴盛。可见,格律的谨严是他们的一致追求,对节奏、音节、格式的要求都是以和谐、均齐、调和、整齐作为美学原则。
此外,作为对五四时期滥觞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抨击,他们强调后天的苦学,训练和勤奋。比如1928年,梁实秋在《新月》创刊号上作《文学的纪律》一文,抨击天才的独创和想象的自由。他指出:伟大文学的力量,不藏在情感里,而是藏在制裁情感的理性里面。
这就表达出了新月诗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他们极其注重“理性”。但是,这里的理性不是认识论上的,而是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理性,表现为一种伦理的标准和准则。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情感”。
也就是说,他们反对一味的表达情感而没有节制,比如一些新诗里毫无实质内容,而充斥着情啊、爱啊、伤感啊、郁闷啊,他们认为这是不“健康”的。
因而梁实秋说,文学注重的是健康,而健康是由各个成分之合理的发展,不使任何成分呈现畸形的现象,做到这个地步,必须有一个制裁的总枢纽,那便是理性。
徐志摩也贬低情感,崇扬理性,他说,“我们相信感情不经理性的清滤是一注恶浊的乱泉,要求在情感这头骏悍的野马的什背上,谨慎的安上理性的鞍索。”
如此看来,前期新月诗派就是格律与理性融合。诗人T·S艾略特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表达感情和感受。前期新月诗派的抒情诗也表达感情,只是他们更加看重对情感表达的克制。
但从更广的角度看,新月派诗风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也就是“小我”,他们远离时代潮头,转而转向内心,这点难免被时代所诟病。
30年代新月诗派发展到后期,代表诗人有叶公超、梁宗岱、孙大雨等人,这一时期特点可以概况为两个方面:
一是朝向新时代靠拢,视野扩大,作品题材也有所扩展,不再局限于“小我”。比如朱湘的《国魂》。
二是艺术上的创新。
这一时期受西方诗学影响,出现了象征主义诗学、以及受到了现代主义影响,这包括受到西方诗人T·S艾略特《荒原》“荒原意识”的影响,所谓“荒原意识”即诗人面对现代社会做出的整体性的思考和批评。代表作品比如孙大雨《自己的写照》,展示诗人对全人类的思考。
在30年代,由于时局影响,新月诗派失去了统一的刊物阵地,新月诗派随之出现一种松散状态,无论是前期的新月诗派还是后期受西方影响的新月诗派都为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抹上了靓丽的一笔。
鸢尾美学特征?
法国人视鸢尾花为国花。鸢尾属植物是对一族草本开花植物的统称。这种花由6个花瓣状的叶片构成的包膜,3个或6个雄蕊和由花蒂包着的子房组成。这种植物的名字是由上帝的信使和联接地球和其他世界的彩虹而来的。
还有一种传说就是彩虹曾经拯救了6世纪法兰克国王的性命,当他看到彩虹从莱茵河上升起的时候就知道这时的河水已足够的浅,于是过了河逃脱了敌人的追击。
工艺美学特征?
工艺美术的特点是其文化性质的直接性和完整性,它直接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原貌和特性,因为它既是产品,也是文化品。同时工艺文化又是生活的艺术和生活的文化,它紧随人类的社会生活而发生、发展,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生存、生活、创造的文化。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工艺美术本身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品质。它既有很强的社会性,又有艺术的个体性,有经济,有政治,讲实用,讲审美。因此,认知和研究一个民族或一段文明,不能不研究与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紧密联系且直观形象的工艺美术文化。
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而完成的艺术。
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代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部分陈设欣赏性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外,工艺美术一般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实用目的与装饰趣味相统一。
湘菜美学特征?
1刀工精妙,形味兼美。湘菜的基本刀法有十六种之多,具体运用,演化参合,使菜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诸如“发丝百页”细如银发,“梳子百页”形似梳齿,“溜牛里脊”片同薄纸,更有创新菜“菊花鱿鱼”、“金鱼戏莲”...
2.
长于调味,酸辣著称。湘菜特别讲究原料的入味,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内涵的精当。调味工艺随原料质地而异如急火起味的“溜”,慢火浸味的“煨”...
3.
技法多样,尤重煨。湘菜技法早在西汉初期就有羹、炙、脍、濯、熬、腊、濡、脯、菹
绣球美学特征?
绣球花是灌木,高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绣球花枝圆柱形,粗壮,紫灰色至淡灰色,无毛,具少数长形皮孔。
绣球花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15厘米,宽4-11.5厘米,先端骤尖,具短尖头,基部钝圆或阔楔形,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两面无毛或仅下面中脉两侧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脉腋间常具少许髯毛;侧脉6-8对,直,向上斜举或上部近边缘处微弯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脉网状,两面明显;叶柄粗壮,长1-3.5厘米,无毛。
绣球花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直径8-20厘米,具短的总花梗,分枝粗壮,近等长,密被紧贴短柔毛,花密集,多数不育;不育花萼片4,阔物卵形、近圆形或阔卵形,长1.4-2.4厘米,宽1-2.4厘米,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孕性花极少数,具2-4毫米长的花梗;萼筒倒圆锥状,长1.5-2毫米,与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绣球花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长,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结果时长约1.5毫米,柱头稍扩大,半环状。蒴果未成熟,长陀螺状,连花柱长约4.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约1毫米,约等于蒴果长度的1/3;种子未熟。花期6-8月。
戏曲美学特征?
在西方戏剧史上,关于戏剧的艺术特征,有所谓“情节论”和“性格论”的争论。 古希腊戏剧是崇尚情节的,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则强调情节是戏剧的首要因素。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的行动过程。
对于一个戏剧作家来说,性格原比事件更为神圣。把情节与性格割裂与对立起来,是文艺复兴以后个性解放的要求,在戏剧艺术中的反映。 其实我们说性格与情节是不可分的。
所以说,性格与情节是统一的。 如果角色没有性格,戏剧就不会有特定的发展。 同时,如果戏剧没有特定的情节,人物性格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现。 可以说戏剧的艺术特征,就在于通过戏剧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
戏剧冲突与人物言行。 戏剧与其他艺术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它要概括、集中、提炼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各种人物心灵、性格的冲突,以形成尖锐紧张的戏剧情节,在情节发展中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生活的内在意义。
通常所说的“有没有戏”“戏剧性”,也就是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艺术表现。 它是戏剧的生命,是戏剧易于从情绪上感染观众,从理性上震慑观众的根本原因。 戏剧的艺术特征,在于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被公认为戏剧创作的一条定义。
新月派美学原理?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
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秋海棠美学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30cm。叶纸质,具长柄,斜卵形,盾状,长9~14cm,宽6~11cm,顶端具骤狭的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每边有叶脉10~12条,纤细,叶柄顶端呈放射状,叶柄长15~18cm。花茎无叶,长约20cm,聚伞花序具长的总花梗,与叶等长或较叶长,花序分枝长达6、5cm,花梗长1~2、5cm。蒴果长约1、6cm,宽约2、3cm,顶端截形,基部近圆形,无翅。果期5~6月,果期7月。
中国生命美学特征?
中国美学诞生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之中的 ,其中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等等,铸造了中国美学特有的伦理政治色彩、重自然生命的传统及潜在的存在方式。理解和阐释解说着中国美学的特色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当代美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