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李贺诗歌特点四字 李贺诗歌特点四字概括

2023年07月30日 02:47:091

李贺诗歌主张?

李贺的诗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瞩目。那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呢?有着怎样的诗歌体会呢?彰显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指出李贺诗歌的特征:“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陟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嘧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十分鲜明地说出了李贺诗歌奇诡冷艳的特点。

  李贺诗歌不屑作平常语,“辞必穷力而追新”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传统,常常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诗篇来。所以,对前人常表现的题材,李贺不愿步人后尘,而是以新奇取胜。例如:“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人们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索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李贺素以富于想象著称,并且他思路的展开以及想象的衔接处多异于常理,充满错觉与幻觉。故所写诗歌也常常有奇幻的特色。如《梦天》中的“老兔寒檐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取奇幻之象,构成包容诗人对月宫,对人世沧桑深沉感慨的意象,实现了尘世与天国的极富生命寓意的时空转换,显得无比奇幻怪谲。再如他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骊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总之,诗人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心中虚幻世界融为一体,用诗歌传达他内心的奇情幽思。

  李贺还常常选择一些冷僻的意象,构成幽冥凄冷的诗境。

李贺意境美的诗歌?

梦天》

——唐代诗人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雁门太守行尾联李贺的诗歌特点?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贺是中唐时期杰出诗人。他的诗风格瑰丽奇峭,意像繁密跳脱,用字晦涩冷艳,给人以梦的迷幻、鬼的意境,被誉为唐诗的一朵奇葩。

李贺喜用浓墨重彩的语言,构成诗中斑斓绚丽的意境。他的《雁门太守行》,动静结合,声色俱全,立体感极强,他如油画家般善用光线的强弱,色彩的冷暖,以构成鲜明的对比,给人感观以强烈的刺激。李贺用极秾艳之词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与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相互交织,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他借助丰富的想象给事物抹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并凸现它们的多层次性。为使画面更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奇诡而又妥帖,构成浑融蕴藉而富有情思的意境。

李贺诗篇里独特的色彩描写,与他的生活经历及丰富的想象力密切相关。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经验与创作经验内化为心灵乃至生命的体验,再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的过程。从李贺的创作看,以十九岁应举为界,可分两个阶段。应举前,他虽是宗室郑王之后,但家道早衰,难借门荫入仕,故而他常以体弱多病之躯苦读苦吟,以达到仕进的目的。他此间所著篇什的内容,伤感成分较少。这也与他当时被地主阶级排斥于荣耀的生活之外,思想感情上又没有真正地贴近人民,对社会也缺乏深刻理解有关。应举受毁后,恶势力直面扑来,促使他猛然觉醒,诗风亦随之突变。浓烈的伤感、烦恼、颓丧、冷峻等情绪深入其所著诗篇,此正其诗的“鬼气”、“冷涩”之所来缘由,也是支配他创作的感情基础。李贺恃才自负而仕途不顺,终身抑郁,满腹愤懑牢骚无处可发泄,故而作诗时用心去观察、感受人间色彩,并赋予各色彩以自己独特的气质、感情、思想品格,竭力表现强烈而独特的自我感受,把自身经验提升为体验,旨在酿造一种独特凄清幽冷的精神氛围,抒法内心的郁闷和哀痛。他所选色彩及素材,是与其心灵活动密切相关的,它是诗人心灵体验的外化,受到其心理意向结构的深刻、隐秘、曲折的影响。

李贺早慧且勤奋,读古书很多,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每况愈下的家庭中,努力读书,勤奋写作中度过的。李贺的诗中喜用典用事,且用得自然灵活,信手拈来,也正是他自身积累的结果。《雁门太守行》中引用“易水”、“黄金台”的悲壮典故,描绘低沉衰飒声音与色彩又多是押仄声韵,从而构成作品的悲凉气氛。这悲凉,是诗人意向结构外化的结果。生活积累的材料慧影响到作品的形象外貌,收挫后的体验会产生的特殊的固定效力,深刻的人生体验才构成作品的灵魂。

李贺之诗惯用通感刻画幽冷意象,且多挟悲风。如“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听觉和触觉相通,天气阴冷,连鼓声听起来也满蕴凉意。这是在他个人境遇中的缺失性体验与崇高性体验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藩镇割据是中唐时代最大的祸患之一,李贺身为皇族后裔,但却由遭人诽谤而未能进士及第,他一生不得意,空有凌云之志而无处施展。即便如此,他内心深处那种“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之心,仍是异常强烈,这是诗人在现状刺激下产生的崇高体验,是他仕途受挫后的异常体验,其中还渗透着他强烈的献身冲动。诗人无时不向往祖国的统一,国祚的中兴。他在《南园·其一》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抒发了投笔从戎,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他空有成就动机,却无此机遇,他心中的愤慨,使他不可遏制地道出心中的崇高理想。在《雁门太守行》中,诗人以激越的调子,对平叛将士的英勇战斗和顽强不屈精神进行了描写和歌颂。

李贺在摭采众长的同时力求创新而形成新诗风。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古文运动的影响,古文运动提倡读好书,反对浮靡的文风,提倡“惟陈言之务去”。李贺虽不写古文,但从他的诗作看,他切实地接受了这一进步思想。他在《赠陈商》一诗里说陈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就是例证。楚辞的一些特点,如辞彩奇丽,想象丰富,引用神话传说等以寓意抒情……亦为李贺所继承。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指出李贺诗“盖骚之苗裔”,历代评诗者对此亦多持肯定态度。此外,古乐府的形式与内容,梁代宫体的雕琢蔓藻,文字绮丽,李白异想天开的想象,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功夫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贺的创作,促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诗风。

李贺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使他的诗作奇诡涩晦,充满悲凉气息;从他的日常生活经验内化而来的心灵性体验,如崇高性体验与缺失性体验;他对于古人及近人的学习与再创造,成就了他的诗风,成就了李贺这个传奇。

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特点是什么?

一、想象丰富,构思奇诡。

二、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三、长于“以典喻乐”。

四、意象的丰富性、奇崛冷艳的特征表现深刻的生命底蕴。

五、朦胧凄冷的意境。

李贺游仙诗特点?

《天上谣》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游仙诗。此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因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而愤恨不已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全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

秋来李贺诗歌赏析?

赏析李贺的《秋来》这首诗:

句解:

首句“秋来凄管变萧条”写秋景,渲染气氛。秋天一来,落叶纷纷,草木萧索,让人感到凄凉凋敝。这里的“变”字用得极妙,从正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并在“凄”、“萧条”中为引出下面的诗句埋下伏笔。

次句“月过中秋十二圆”,写月亮。中秋时节,月亮应该是最圆的,然而诗人却说它“十二圆”,这是因为月亮每月都有圆缺,圆了又缺,对常人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对多情的诗人来说,那月光的乍圆还缺,就会勾起诗人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的两句是写诗人屏风上题诗的。一个是“泪墨”,一个是“凝眉迟睡意”,二者之间用“不堪”搭桥。“泪墨”用的是晋代张芝的故事。张芝曾因为书法精妙而把家里的布帛用尽,又用衣服写字,后被尊为“草圣”。“泪墨”句写的是诗人因读屏风上的题诗而感动,以至泪流满面,用衣袖去写诗。李商隐曾有“袖手无言味最长”(《随师东》)的诗句,诗人这里可能是受此启发。“不堪”是“不能忍受”的意思。此句与“泪墨”并用,把诗人对屏风上题诗的感怀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情绪。“青简一编书”,是指诗人用青色的竹简写成的诗。“青简”这里指的是竹简,而不是指青色的书。青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书写颜色,因为这样的颜色比较醒目,不利于长久保存,所以只用于写诗。这里的“简”是“片”的意思。“一编书”指的是不多、一点点。诗人把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看得很轻、很少,很不值钱,从而体现出诗人那种轻视自己诗作的态度。

词解:

萧条:萧条、凄凉。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不堪:不能、忍受。

书:写、写字。

赏析评价:

这首诗的首句以凄凉萧条的气候特征渲染气氛,一个“变”字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秋夜的无限景象。次句以“月过中秋十二圆”反衬残月的破碎与不全。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将月夜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第三句以张芝的传说和李商隐的诗句引出诗人自己的事。结句诗人将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不值钱的表现与张芝的草书、李商隐的吟诗的环境与心情相比,反映出当时社会重书法轻诗歌的不正常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不平之感。

李白李商隐李贺诗歌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这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所著名篇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另著《昌谷集》。

李贺以丑为美的诗歌?

唐朝诗人李贺写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著名诗句,他长相难看

李贺的诗风格特点?

特点:

1、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

2、借写鬼神表现现实人生。李贺,人称“诗鬼”。其写鬼写神实为表现现实人生。而他的《苏小小墓》便是这一点

3、奇特多彩的想象。他的诗也并不一味都是阴森森的鬼气,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想象。

悲冷与绚丽共存。体现了李贺性格的两重性。

李贺是什么诗歌的开创人?

李贺是长吉体诗歌开创人。

长吉体(cháng jí tǐ ),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李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辞、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的影响 ,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苦闷情怀,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