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李清照是什么梗?
被称为到底“当代李清照赵明诚”的是沈祖棻与程千帆。
沈祖棻与夫婿程千帆并称“当代李清照赵明诚”;她被朱光潜称赞为“易安之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叶嘉莹在一次演讲里评价她是集大成的女性作者……这位文坛江南才女、知名爱国词人,正是沈祖棻。
沈祖棻(沈紫曼,1909年1月29日-1977年6月27日),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生于江苏省苏州,毕业于中央大学,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其是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1977年6月27日,沈祖棻因车祸辞世。
当代李清照是什么意思?
沈祖棻为何被人们称为现代李清照。
“她首先是一位诗人、作家,其次才是一位学者、教授。她写短篇小说、写新诗和旧诗,主要的写词,这是她的事业,而教文学则只是她的职业。”——程千帆
捧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爱不释手,这两部书均为沈祖棻的杰作。沈祖棻1909年1月29日出生于苏州一个文化世家,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因性情不合,于1931年秋季转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1934年夏毕业随即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6年夏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1日与程千帆在安徽屯溪仓皇成婚,开始了流亡生活。1940年4月,沈祖棻曾在成都切除肿瘤,疾病给她造成了巨大痛苦。1942年至1946年,她先后在成都金陵大学与华西大学任教。1947年12月10日,沈祖棻分娩时发生了严重医疗事故,多次手术损害了她的健康。1952年秋,她扶病重新工作,先后在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任教20余年。1957年,程千帆被错划为右派,她受到连累,长期忍受着生活中的屈辱与苦难。1975年12月,她奉命自愿退休。1977年6月27日,沈祖棻到沪宁探亲访友归来,快到家时,遭遇车祸,不幸逝世,结束了她多灾多难而又光彩夺目的一生。
程千帆在《宋词赏析》台湾版后记中说:“她首先是一位诗人、作家,其次才是一位学者、教授。她写短篇小说、写新诗和旧诗,主要的写词,这是她的事业,而教文学则只是她的职业。”沈祖棻自幼酷爱文艺,读中学时就已发表文艺作品。1932年,在汪东词选课的习作中,沈祖棻所作《浣溪沙·芳草年年记胜游》颇受好评,因末句“有斜阳处有春愁”而获得了“沈斜阳”的雅号。抗战期间,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流亡者,她创作了大量爱国诗词。1940年2月,她的新诗集《微波辞》在重庆出版,其中几首被谱成歌曲,广为流传。她在报刊上所发表的不少词作,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刘白羽说:“国破家亡之恨,销魂呻吟之词,古已有之,惟沈祖棻生于今世,写于今时,她未停留于伤春悲秋,羁愁离怨;能于绮思丽句中寓天下兴亡之志;故尔有追求,而追求得又那般痛苦;于是通过个人心灵,树立民族魂魄,句句珠玑,字字血泪。”“上举戊稿诸什,则黄钟大吕,浩然正气,岂古人能比,乃一当代爱国词人也。”(《有斜阳处有春愁》,载《书与人》1996年第2期)
作为一位诗人,沈祖棻受到了崇高评价,有学者将之比喻成现代李清照,如朱光潜说:“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
骨秀神清自不群。身经离乱多忧患,古今一例以诗鸣。”(《涉江诗词集》卷首)陈永正说:“时人每谓涉江为易安而后一人,窃以为其才情之富,学养之深,题材之广,似更凌而上之,谓为千古以来第一女词人亦无不可。”(《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第一本)
沈祖棻在诗词赏析方面也成就卓著,所著《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诸多诗词作品做了专题研究
我国传统的诗词鉴赏著作通常采用诗话形式。这些著作每有精辟见解,缺点是零碎,难以检索。随后采用选本方式,有些选本还加了注释、评点,甚至赏析文字。但是它们所讨论的对象是孤立的。直到沈祖棻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她在《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中说:“在唐人的和唐以后作家的作品中,常常有许多在题材、主题、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相近或相反的,如果取而合读,不仅可以增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我们的欣赏与写作能力,也有帮助。”《唐人七绝诗浅释》共分六十九组,对唐人绝句中数十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宋词赏析》对十多位词人进行了专门研究。正因为如此,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赏析的基础上还进行理论探讨与总结。例如关于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一诗,沈祖棻在分析了前两句通过“野草花”“夕阳斜”这些衰败景象,来暗示前朝贵族住宅区的人事变化后,接着又分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最后指出:“总之,这两句诗是承接前两句所暗示的盛衰变化,更其具体地以燕子寻巢这样一件生活中所常见到的小事,来坐实富贵荣华,都难常保,以见在封建社会中每隔一个时期便必然要发生的权力再分配,从这样一件小事中也反映了出来。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也是古典诗歌表现方法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再如《宋词赏析》对张先《醉垂鞭》的分析,其上片有“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两句,我们读过之后也许并不认为有多好,经过沈祖棻的理论分析,我们的看法也就立刻随之改变。她说:“这里涉及欣赏中一与多的变化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多数女子并不浓妆,所以一个浓妆的,便显得出众。但在上层社会的行乐场所,或是贵族宫廷里,多数女子都作浓妆,一个淡妆的,就反而引人注目了。”显然,诗中所描写的妓女正是由于淡妆,才给张先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将其写入词中。沈祖棻所阐发的审美观,对我们赏析诗歌当然有帮助。
2.成功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
所谓比较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有某些共同之处的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便更好地揭示它们的内容与特点。《唐人七绝诗浅释》全书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宋词赏析》中也有一些比较研究的实例。
进行纵向比较有利于揭示研究对象之间的渊源关系。《唐人七绝诗浅释》第一篇分析了杜审言的《赠苏书记》,在谈到“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时,指出它们不从正面写,而从对面写,“它比直接描写苏某离家,依依不舍更委婉、更深厚,因而更有说服力。诗中凡是用这样一种表现手段的,往往格外动人。”接着引用杜甫的《月夜》为例,并作了分析。最后指出:“杜甫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他祖父在诗歌上的成就,并表示要继承祖父的文学事业。这首诗,就是学习杜审言《赠苏书记》从对面着笔的手段的,而青出于蓝,刻画得更其细致,表现得更为丰富。”作者通过比较,说明杜甫确实继承了祖父杜审言的文学事业,并有很大的发展就很有说服力。
横向比较则有利于显示彼此间的优劣与差异。如柳永与贺铸都是北宋卓有成就的词人,他俩的词都做到了情景交融,周济指出了两者的差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介存斋论词杂著》)沈祖棻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所言柳、贺两家之别,极为有见。柳词大段写景,每每见景生情,景中见情,熔情入景,以前所析,不难复按。贺词著意写情,景为情用,故情中布景,熔景入情,如前首‘月桥’两句,‘一川’三句都是,而本首几乎通体如此。淡远,是由于远取诸物,先景后情。秾至(秾丽),则由于近取诸身,先情后景。”
柳词可以《八声甘州》为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两者为“见景生情”的关系,换头三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就说明了这一点。贺铸所写“月桥”两句,“一川”三句均出自《横塘路》。上片写作者在与情人分别后,情人杳无音讯。于是设问“锦瑟华年谁与度?”随即回答道:“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显然,“月桥”两句,只是作者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的关心、愿望、遗憾,甚至嫉妒的情感,并非真有那么一个住处。下片写作者没有见到情人的遗憾之情,设问:“试问闲愁都几许?”随即回答道:“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显然,“一川”三句也不是当时景物,而是作者“熔景入情”,表现作者闲愁之多。所以显得“秾至”。这种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对我们欣赏诗歌当然大有帮助。
3.侧重于对艺术技巧的分析
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讲解古代诗词一般都侧重于对其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批判。而《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则侧重在对每一篇诗词的艺术技巧的分析方面,显然具有纠正偏向的意义。程千帆还在《宋词赏析》台湾版序中说:“她讲得好是因为她做得好。”正因为沈祖棻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能深入体会古人创作的甘苦,所以她才能在对诗词作品进行艺术分析时切中腠理。
如李白《越中览古》云:“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沈祖棻对这首诗的创作方法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作者首先介绍了该诗在取材方面的特点,指出:“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接着又指出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义士还家尽锦衣”与“宫女如花满春殿”两个镜头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盛大场面,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作者分析道:“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作者最后还指出这首诗在结构上的创新之处:“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如此卓有见地的艺术分析,对读者当然极有帮助。
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中指出:“诗是最精粹的语言。它用经过反复挑选过的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其最美好、丰富和微妙的思想感情。”沈祖棻本人在诗词创作中也在语言锤炼方面下过很大功夫,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时,也非常重视诗歌修辞。
前人写诗作词,重视炼字,沈祖棻对诗词中用得非常好的关键词常作重点分析。如柳永《八声甘州》开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沈祖棻是这样分析的:“用一‘对’字领起,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秋空晴朗之状,如在目前。”作者对句中的每个字都没有放过,而且都作了非常精到的分析。如此精到的分析,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意当然是大有帮助的。
诗人为了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还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沈祖棻对这些修辞方法,也结合诗词作品作了深入分析。仅举一例,如无名氏《菩萨蛮》有云“寒山一带伤心碧”,沈祖棻分析道:“山的碧色用‘伤心’来形容,非常奇妙而新颖。因为山本是无知之物,这里却用人的感情来表现它,就显得特别深刻。一方面,人本来伤心,所以眼中的碧山似乎也抹上了一层伤心的颜色;另一方面,将山人格化,看作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就觉得这种碧色,正是它伤心的表现,使人看了,更觉伤心。二者互相交感,成为一体,即所谓情景交融。”显然,沈祖棻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诗词作品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修辞学知识。
4.将赏析建立在考据的基础上
沈祖棻在《古典诗歌论丛·后记》中说:“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的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沈祖棻成功地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诗词赏析中。
譬如不少诗词作品,版本间常存在文字差异,若能判定其是非,对诗歌鉴赏当然有帮助。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卢城”各本多作“龙城”,沈祖棻据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改作“卢城”,并考证道:“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治卢龙县,《唐书》有卢龙府,有卢龙军,故称之为‘卢城飞将’。龙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塔米尔河畔,与李广无关。”所作校勘,既有宋本依据,又有史实依据,应当是可靠的。
再如古人写诗作词,爱用典故,考证典故出处并分析其用法,对于我们赏析诗词当然大有好处。如周邦彦《瑞龙吟》第三叠首句为“前度刘郎今又来”,沈祖棻分析道:“此语虽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以与前文‘试花桃树’关合,但实际上却是用刘义庆《幽明录》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故事,这个故事中也有桃树(详后《玉楼春》篇)。我们也可以说,是两典合用,成语用前者,故事用后者。注家们只引用刘禹锡诗是不全面的。”如此分析典故,真做到毫发无憾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当然也就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入了。
5.诗词赏析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沈祖棻有关诗词赏析的书,都是她教学实践的产物。程千帆《唐人七绝诗浅释·后记》说:“唐人七绝诗是她讲授过多次的一门专题课程,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和武汉大学都开设过。讲稿也曾几次修改。”吴志达《沈祖棻评传》也指出:“《宋词赏析》就是在一九五七年春为宋元明清文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课的讲稿。”她的诗词鉴赏难免有教学的烙印而呈现出一些特点。
为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沈祖棻对诗词的赏析一般都细致入微。如韩偓的《新上头》:“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按照唐人习惯,女子到十五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改变发式,加笄,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俗称上头。这首诗的后二句描写了一位听到即将嫁人的消息,正在举行成人仪式的少女的心理活动,沈祖棻分析道:“第三、四句十四个字,实有六层意思。爱好,一也。爱好多,二也。因爱好多而心转惑,三也。所惑乃是否宜称,四也。由于不能定其是否宜称而问旁人,五也。一问不足,因而遍问,六也。由于层次之多,更见出诗人用笔之曲折,针线之细密,但另一方面,语言却极其晓畅明白,使人感到真实、生动而且自然,毫无做作。”如此细致,可以说将那两句诗意分析得了无剩义了。
沈祖棻的课堂教学深受好评,她曾于1963年春天在武汉市数所高校组织的教学观摩会上,主讲过李清照的《醉花阴》。她在讲解诗词时,常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生动活泼,颇吸引人。该特点在这两部书中也有所反映。譬如她在分析张祜《赠内人》“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两句诗时,不仅引证了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中的两句诗“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而且还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段细节描写,并作了如下分析:“《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贾蔷买了一个会串戏的雀儿给龄官解闷,问她:‘好不好?’龄官反而生了气,她说:‘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好不好!’从这支极小的插曲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于人,阶级的人的心理理解多么透彻。不用说,这支插曲对于我们理解诗人们‘救飞蛾’和‘放白鹇’的描写大有启发。”沈祖棻引用了小说中的一段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赏析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拓宽赏析诗词的途径与思路。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是诗词赏析的范本,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诗学修养,也会提高我们诗歌鉴赏的兴趣与水平。
当代研究李清照的学者有及其著作?
陈祖美,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学会副会长。
至今已陆续出版的有关李清照的八种专著,《李清照新传》《 李清照诗词文选评》《 李清照评传》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李清照作品赏析集》(主编)《中国诗苑英华·李清照卷》、《李清照词新释辑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等。
李清照最出名的三首诗?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最出名的10首诗?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点绛唇·蹴罢秋千》
4、《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声声慢·寻寻觅觅》
8、《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9、《夏日绝句》
10、《题八咏楼》
王安石与李清照谁的词出名?
在宋朝时代,应该是王安石,王当时贵为宰相,深得皇恩,影响非李清照能比,而且王也的确文采斐然,佳作迭出。后世长远而论,应该是李清照更胜一筹。王安石作品诗文方面更出众,在词作方面,无论是作品数量和影响力,李清照都是要远远胜于王安石的。
当代隶书书法家庐山出名嘛?
我认识他、字可以、如果看名气他的字没意义、如果看潜力就说不清、我国好多书法家以前都没名、现在市场和文化给了他们让后来人了解的机会、价格自然就高了、不过庐山太关注钱、这也是他字放不开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点绛唇最出名的句子?
1 是:“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2 这句诗表达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而“知何日,此时此夜”则是表达了她对于爱情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感受。3 此句诗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最出名豪放十首诗词?
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一翦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是哪几首?
那纸条君来推这几句,不知道有没在座各位认同的呢?1. 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酴醾谢了,满地飘落,甚是惋惜,不过,还好有雪白的梨花开放,香气袭人,也算是一种安慰。人事全非,花开花落皆有意。原词: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李清照画像 | 图片来源:Wiki media2.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这首词为李清照晚年一次大病初愈后所作,其中这两句颇有病愈之后不问世事,享受恬淡生活的闲趣。希望我们都能在日常学习工作的忙碌之余,享受一下这种枕上诗书的清闲时刻。原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3.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少女欲说还羞,多情含羞。大概古今皆是如此,最开始的悸动,都似这般,未曾目触一个眼神,却已在心底泛起涟漪。原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图片来源:堆糖4.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原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5.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话说写又红又专的作文的时候要是用到“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原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短纸条截图 | 图片来源:作文纸条6.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正是幸福的一种。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都是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又是一年春好处,万物初生,希望起始,身处大自然中,我们将获得心灵的净化。原词: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虽然题主说要冷门的,但纸条君觉得那些被我们熟知的易安词,也是值得一读再读藏心中的,像下面这篇从李清照小姐姐的作品延伸出来的文章,你看出来是哪一首词了吗?↓↓↓德甫 亲启文/作文纸条用户@鲨鱼女孩 又下雨了。 寒风卷着雨水,叩击着我的窗。轻烟伴着细雨,如同缕缕愁绪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肯离去。我瑟缩在屋内,喝了几杯酒,本想驱寒,却压不住心底的凉。空房里一片冷清,残屋外一片萧条。好冷啊,所幸我已经习惯了。 零落的黄花在雨水中无序地漂着,梧桐叶在雨水的敲打下也折了腰。想起当年,你与我一共采菊,我在花丛肆意地笑着,因自己的幸福而笑着。那时的我哪里能想到,菊花,也会败啊,你,也会走啊。 你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叫我如何度过这春寒料峭时?我在心中用些言语怨着你,想将它说出口,却倏地哽咽,倒是流下了两行清泪。 “呷——”一声凄厉的雁叫划破苍穹。我泪眼朦胧地望向天边,望见一只归家的大雁。大雁都要归家了啊,可是我的家在哪里呢? 还记得年少时,我被你一双大手揽入怀抱,那时,我真的以为自己的生活会一直甜蜜下去。我们一起去寻古玩,一起赋诗饮茶。遥想当年玉漱泉旁,你轻抚古琴,我轻声和唱。泉水清澈,涟漪微微,百鸟欢愉,啁啾不息。我们是那么快活,直到金的剑戟刺穿北宋王朝的心脏,霎时间,哀鸿遍野,血泊成河。 “呷——”又是雁的一声长鸣。犹记当年,我与你雁足传书,互通书信。这是当年那一只大雁吗?大雁算是我的旧友了,它能否将我的思念寄向你呢?我热切地呼唤着那只大雁,却换不回它驻足盘旋。它飞走了,就像你一样,连头也不回,便离开了我。 我跌坐在墙角,笑起自己的痴。唤回那只大雁又有何用呢?这份念想,终究是寄不到了。 雨渐渐地小了些,像是要停了。窗外的雨都要停了,可是心里的雨何时才能休止呢?它已经下了好几年了。 愁,却欲说还休。嘻嘻嘻嘻纸条君坐等大家的答案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