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希望出自哪本书?
艾青的诗《希望》
《希 望》
梦的朋友
幻想的姊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
却老走在你前面
像光一样无形
像风一样不安定
她和你之间
始终有距离
像窗外的飞鸟
像天上的流云
像河边的蝴蝶
既狡猾而美丽
你上去,她就飞
你不理她,她撵你
她永远陪伴你
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艾青的手推车出自哪本书?
艾青诗选《手推车》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
诗歌雪莲出自艾青的哪本书?
艾青的雪莲选自艾青的《雪莲》(诗集)。节选:雪莲春风吹不到这里燕子也不会来不怕从悬崖上摔下来才能看见你的光彩冰与雪的化身洁白、美丽、大方没有对你强烈的爱闻不到你的芬芳。
诗人以犀利的眼光,表现了西方世界在繁华外衣掩盖下出现的种种病态。在写法上,《罗马在沉思》、《巴黎》、《芝加哥》采用了“生活流”的写法;作者以一个街头漫步的沉思者姿态出现,用素描的方式记下自己的印象,在中间插入自己的评论。
杜甫的诗出自哪本书?
《杜工部集》
版本介绍
《杜工部集》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得名。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原集60卷,现已佚。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北宋王洙编的20卷,补遗1卷,并成为杜甫诗文的定本。杜甫诗文的注本很多,较好的有:
1、宋代郭知达 《九家集注杜诗》,中华书局1982年据此影印出版。
2、宋代无名氏《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四部出丛》据此影印出版。
3、清代钱谦益的 《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出版。
4、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出版。
5、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出版。
6、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出版。
现今选本主要有:
1、冯至 《杜甫诗选》,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2、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邓魁英、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艾青写的沙出自于哪本书?
艾青的《 沙》出自《 艾青简短现代诗50首》。
《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艾青,创作于1940年2月。
艾青受到过法国后期浪漫主义诗歌和后期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但是艾青与西方象征派的追求不同,他极力摒弃西方象征派单纯追求“自我”的幻觉,只注意表象的效果上。他在注意吸引西方象征派一些有益的表现手段的同时,更注意把这些手段用于对于生活体验的表现上。就是《沙》这样的小品,也决不是海市蜃楼的幻影,也不是空中楼阁的飘渺,而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
现代诗出自哪本书?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 ,最早可追溯到清末
艾青的诗《树》?
首先回答你这首诗歌与爱情无关,是关于民族团结力量的.
诗人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悟已经到来,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
还有就是:
《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我们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诗人艾青清醒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产生灵感和联想,写作了这首诗。
现代诗桃花出自哪本书?
答:《桃花》是当代诗人崔荣江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此心何烂漫,灼灼放其华。
倩粉经春饰,依风向客斜。
好溪犹照水,羞雾也遮纱。
但问居何处,山前是我家
崔荣江,1957年生,河南郑州人。医生,偏好文学,2004年开始古典诗词写作。目前有《飞花词集》、《飞花诗集》。
窗边的树出自于哪本书?
《窗边的树》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诗歌写于1928年。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冬天的树叶现代诗出自哪本书?
《冬天的树叶》是由中国作家唐家三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刻画了冬季时树叶在枯萎、坠落后的景象,以及它们随风飘落的悲凉之美。这首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事物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生命追求的探索和思考。
它也象征了人生旅途中的无常和变化,呼唤人们珍爱生命,把握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首现代诗被广泛传播和解读,经常被用作为教育、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中的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