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雁的诗句
归雁的诗句有以下:
1、春风欲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出自宋・苏轼《莘老葺天庆观小园有亭北向道士山宗说乞名与》。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出自唐・王维《使至塞上》。
3、行骢看暮雨,归雁踏青云。――出自唐・韩_《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
4、狎鸥轻白浪,归雁喜青天。――出自唐・杜甫《倚杖》。
5、故乡千里楚云外,归雁一声烟雨中。――出自唐・司马扎《白马津阻雨》。
6、断云漫远浦,归源吵雁背斜阳。――出自宋・白玉蟾《舟中遣兴二首》。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自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8、上潮吞海日,归雁出湖云。羡答――出自唐・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9、残梅委地香谁惜,归雁穿云远欲无。――出自南宋・陆游《晚步湖堤归偶作》。
10、行僧去湘水,归雁度荆门。――出自唐・齐己《寄唐洙处士》。
11、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出自唐・孟浩然《南归阻雪》。
12、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出自隋・卢思道《从军行》。
13、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_。――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14、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自唐・王维《伊州歌》。
15、老羝何日乳,归雁忽能言。――出自元・杨维桢《牧羝曲》。
16、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出自北兄裂慧宋・黄庭坚《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17、春晖满朔方,归雁发衡阳。――出自唐・李峤《雁》。
18、坡仙曾此缕归程,归雁因而扁此亭。――出自宋・白玉蟾《归雁亭》。
19、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出自唐・李隆基《春台望》。
20、断云无定处,归雁不成行。――出自唐・权德舆《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二、古诗《规雁》全文是什么?
版本一
规雁(归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版本二
归雁
春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向北飞。
《规雁》又名《归雁》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这首诗收入在《全唐诗》卷228_41里,此诗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春暮,在成都草堂。诗中寄托了深切的乡思,并流露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
作品名称:规雁 作品别名:归雁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228_41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杜甫
《规雁》译文:
东来客,肆燃山赴成都。几年归,念长安。见江雁北飞,故乡思弥切耳。
赏析裂中: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所以诗中“春来”二字亦作“东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段伏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参考资料
搜狗:
规雁(归雁)
东来万里客,燃碧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态段握,
高高正北飞帆庆。
三、归雁这首古诗的作者、意思、赏析
《归雁
》作者: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
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译文:北来南往的大雁像极了我们这些人,奔波于天涯海角翅膀一定会很累吧。好像还伤悲于边塞的大雪连叫声听来都有些凄苦,应该也是头一次来到雁回峰(南岳衡山)不然雁阵怎么没那么高呢。聚在月光照耀的孤岛上休息还得提防暗中的网,在大风吹过的沙滩上斜飞而起只为躲避扑来的惊涛骇浪。现在的人不问你们随太阳运行而迁徙的原因,只知道捡拾栏杆边如翡翠般的羽毛。
赏析:陆龟蒙,晚唐诗人,身处藩镇割据之乱世,作者看到北归的大雁有感于自身的处遇难免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大雁从北方的边塞到南方衡山回雁峰千里奔波,旅途中既要防着各种陷阱和暗算,也要躲避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无关的人不会去关心你劳苦的原因,只会想着办法从你身上找寻乐趣。
四、钱起《归雁》古诗赏析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鉴赏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滚团”这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末两中运句是诗人代雁作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钱起考进士的中试诗题即为《湘灵鼓瑟》,结尾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名句。这里诗人代大雁借用湘灵鼓瑟的事答道:“ 潇湘本是个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声幽怨,不胜其悲,所以才飞回来另找更好卖备梁的栖息之所。
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清远。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明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