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鉴赏诗歌《送友人如蜀》

2023年06月19日 09:15:211

鉴赏诗歌《送友人如蜀》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像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在长安送朋友到四川时所写的送别兼抒情诗。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全诗串讲】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著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言外之意】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送别友人时亲切叮嘱:蜀道难行。以平缓语调说出,似好友间娓娓而谈。真挚而恳切。“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山崖从紧靠脸的地方向上直冲云端;骑著马好像在腾云驾雾。“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栈道一边悬空、一边靠峭壁,道旁没有树木。山上的花树向下笼罩著栈道。春江奔流,环绕都市,山水互相映衬,风光旖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贵的,因而临别意味深长的告诫他:个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著去问象严君平那样的善於卜卦的人。用君平卖卜的典故,婉转的启悟朋友不要过份沉迷於利禄之中。言语间深情凝聚、循循善诱,语短而情长。

此诗风格俊逸而清新,前人推为“五律正宗”。对仗两联,精工严整、富於变化。“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

《送友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李白诗歌:《送友人》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送友人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作品原文 青山横北郭,(1) 白水绕东城。(2) 此地一为别,(3) 孤蓬万里征。(4) 浮云游子意,(5)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6) 萧萧班马鸣。(7)[1]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薛涛诗歌:《送友人》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送友人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薛涛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作品赏析 前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此诗似清空一气,短幅中包含无限蕴藉,藏着无数曲折。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者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个时节相送,是格外难堪的。诗人登山临水,一方面见到“水国蒹葭夜有霜”,另一方面见到月光照在山前,像霜雪一样洁白,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读者凛然生寒。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诗句只是兼用了《诗经》中的部分句子,但却包含了它的全篇之意,王昌龄“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与这首诗的手法相同。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了。 人隔千里,自从分别的时候开始。“千里自今夕”一语,如同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深情和遗憾。诗人在这里却加上“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种遗憾的意思,不说“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话。诗句意味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的意境,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诗中提到“关塞”,可能是指友人奔赴边疆,那么再见面就很不容易了,除非相遇在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诗人已经不堪承受,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新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这一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这一句的音调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状态,而且还兼有语气助词“兮”字的功用,使诗句有唱叹之音,配合曲折的诗情,韵味悠长。而全诗的诗情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阖尽变。”(《艺概·诗概》) “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此诗化用了前人的一些名篇成语,使内涵更为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兼有曲折、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娓娓道来,不事藻绘,便显得“清”。又善于“短语长事”,讲究“吞吐”的手法,所以显得“空”。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不与充实相矛盾,所以耐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