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翻译 子墨子见齐大王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y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y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敖百姓,就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节自《墨子・鲁问》
1.解释下面词语。
①子墨子见齐大王曰 见:拜见
②孰将受其不祥 孰:谁
③并国覆军 并:兼并
标准译文:
墨子对齐太公说:“现在这里有一把刀,试着用它来砍人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说是并早锋利吧?”太公说:“锋利。”墨子又说:“试着用它砍好多个人的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吧?”太公说:“锋利。”墨子说:“刀确实锋利,谁将遭受那种不幸呢?”太公说:“刀承受它的锋利,试验的人遭受他的不幸。”墨子说:“兼并别国领土,覆灭它的军队,残杀它的百姓,谁将会遭受不幸呢?”太公头低下又抬起,思索了一会儿,答道:“我将遭受不幸。”
2. 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字词:
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国:指都城。
吊:吊唁。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
全文重点字词:
孙叔敖为(做,担任)楚令尹,一(全)国吏民(官员和百姓)皆来贺。有一老父(老人),衣(做动词,穿)粗衣,冠(做动词,戴帽子)白冠,后来吊(原意为“慰问”,这里是“吊唁”的意思)。孙叔敖正衣冠而(表承接)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助词,无意)不肖(不贤能),使臣受吏民之(助词的)垢(责骂),人尽(都)来贺,子独后吊,岂(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有说(说法)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表转折)骄人(对人傲慢)者民去(离开、抛弃)之,位已高而擅权(擅自用权)者歼蔽冲君恶(讨厌)之,禄已厚(优厚)而不知足者患(祸患)处(隐伏)之。”孙叔敖再(两次)拜曰:“敬受命,愿(希望)闻余教(教导)。”父曰:“位已高意益(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足够)以(用来)治楚矣!” 孙叔敖采纳了老者哪三条谏言?
原文回答:1 位已高而意益下
2 官益大而心益小
3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概括回答:1地位高了而心志更要谦卑
2 官职大了而心思更要谨氏歼慎小心
3 俸禄优厚了而更要慎重,不敢索取。
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①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
②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③时刻为百姓着想,为国家利益着想的人。
“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他穿白衣戴白帽,“一国吏民”都来祝贺他,而“老父”却告诫他。
补充一则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示例:
1、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刘邦善纳张良良言,战胜了项羽,一统天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作者想告诉我们:为官应该谦逊尽职,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
②后来吊 ( )
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 )
④位已高而意益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上文“衣粗衣”中,前一个“衣”作动词,释为“穿”,后一个“衣”作名词,释为“衣服”。请找出上文中用法与此相似的词句。
【参考答案】
二、1.①全。②吊唁。③使……端正。④越,更加。2.自己当了大官,而对人傲慢,百姓就会离弃他;职位高,而擅弄职权,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而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3.冠白冠。
3. 文言文翻译 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4. 何岳文言文翻译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别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5.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褚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
【翻译】
子产治理郑国,邓析就想尽办法难为他。他与有诉讼官司的老百姓约定,打小官司要送他短衣裤一套,打大官司要案送长衫一套。因为有老百姓要送衣服这一点利益驱动,就有很多学习如何打官司的人,以至多得数不过来。(结果),把有罪的搞成无罪的,把无罪的搞成有罪的,有罪无罪的界限无法区分,而且有罪无罪每天都有可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