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2023年05月18日 05:55:371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1.元宵节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元宵节在古代又称元夕、上元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词作《生查子·元夕》的时间、场景设定就在元宵之夜。词中用今夕对比的方式,来展现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相爱的人趁着月上柳梢,暗暗约定好在黄昏之后想会,情真意切。而在今年元夜,月与灯还似去年一般好,只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节日里,欢笑是别人的,词人只剩伤感。

2.花朝节

蔡云《咏花朝》

花朝节,纪念百花的生日,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南等地较为流行,一般在农历二月份举行。清代诗人蔡云的《咏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拜。

3.春节

王安石《元日》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节,这个节日意味着辞旧迎新,自古以来都是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王安石这首《元日》可以说是描写春节最经典的一首古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说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到人类聚集地骚扰人类,之后人们就把间隔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年”。因为怪兽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就用爆竹、春联等来驱魔辟邪,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习俗。王安石这首诗中的爆竹声声、欢饮屠苏酒、更换桃符,都是春节的代表习俗。

4.七夕节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在这一天越过银河,于鹊桥相会。由此可见,七夕佳节被寄予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七夕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早的传统情人节。《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汉代的文人五言诗,诗中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离人相思难聚之情。“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读过诗作之后,这样深情动人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5.端午节

张耒《和端午》端午节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最初人们会在这一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来祭祀龙祖,后来因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政治家、诗人屈原,在这一天跳入汨罗江自尽身亡,以死明志,人们就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即是在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哀悼。

6.清明节

杜牧《清明》清明节名字来源于节气,在春分后第15日,一般是公历4月5号前后。在古代清明节是重大的春祭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对中国传统孝道的弘扬。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叫《清明》,写清明雨中所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有一种说法,旧俗中寒食节禁火,如果在清明当天下雨,就叫“泼火雨”,杜牧诗中描写的正是这样的场景。

描写节日的古诗大全

描写节日的古诗大全如下: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慧简―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6、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如圆《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0、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1、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3、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中国节日的来源:

节日烟火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渣碧塌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

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