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垓下歌中文翻译?
力大得可以拔山啊,气概在世上无人可比.但时机不利,连日行千里的乌骓马也跑不动了,乌骓跑不动,有甚么办法呢 ,虞姬啊虞姬,我们还有甚么办法呢? 垓下歌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语译】想我项某“力可拨山、气可盖世;时运不佳,骓马不驰;骓马不驰,无可奈何;虞呀虞呀,把你如何?”一面是昔日叱 风云的缅怀,一面是今日无何奈何的太息。这样好的美人、这样好的骏马,只是道出“奈何、若何”是绝对不成的,总该有个结局纔是。骓呢,被项送给了劝他渡江后东山再起的一位好心的船夫。虞呢,其去处多了份悲壮。【难词注释】兮:语助词,相当于「呵」。拔山:形容力大。时:时势。骓:毛色青白间杂的马。不逝:不能奔驰向前。?奈何:怎么办。?虞:项羽的爱妾虞姬。若:你。
二、古诗的名有垓下曲怎么读
“名有垓(gāi)下曲”。
拼 音: gāi
部 首 :土
笔 画 :9
释义:
1.荒远之地,一方广大区域:~埏(极远的地方)。“天子居九~之田”。~极(荒远之外)。
2.界限:~坫(边界)。重(chǒng)垠累(lěi)~(重重的限制)。
3.古代数名,指一万万。
4.古同“陔”,层,阶次。
5.指战场、陆地:~心(战地中心)。
组词:
一、垓心
[gāi xīn]
1.战场上重重围困的中心
二、垓埏
[gāi shān]
天地的边际。指极远的地区。语出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元史·礼乐志三》:“龙飞应运,盛德光前。神功耆定,泽被垓埏。”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其器数之学,勃...
三、九垓
[jiǔ gāi]
中央至八极之地
四、京垓
[jīng gāi]
极言众多。
五、会垓
[huì gāi]
1.会战。
六、亿垓
[yì gāi]
极言其数之多。 亿,十万。垓,万万。
七、半垓
[bàn gāi]
五千万。 表示数量极多。
三、古诗《塞下曲》
《塞下曲》,作者卢纶,唐朝中期诗人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出生于蒲(今山西永济),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是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避乱于江西九江一带。乱平后,卢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771年),卢纶受宰相元载和王缙先后举荐,出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大历十一年(776年),元载和王缙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卢纶受此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卢纶任昭应县令,贞元年间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遂以卢户部称之。卢诗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边塞诗气势不凡,尚有盛唐气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数首最为有名。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诗人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
《塞下曲》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他只描绘一个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四、垓下歌的特点和意思
《垓下歌》楚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