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各有什么特点?
1、新月派和朦胧派都是我国现代诗史上非常著名的流派,其中新月派又被人们称为“新格律诗派”,它的诗歌主张理性节制情感,而且讲究诗歌节的匀称以及句的均齐。
2、而朦胧派的诗歌则经常用许多琐碎的意象来讲述、表达一些诗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这类诗歌的创作通常都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会向读者表达诗人的情绪、感受、思考。
3、新月派、朦胧派这两个诗派都有很多著名而且杰出的诗人,比如顾城、舒婷、海子、北岛、牧野就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而闻一多、徐志摩、刘梦苇则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各自的特点:
新月派:1.爱国主义
2.浪漫主义
3.追求美
九叶派:1.注重现实
朦胧派:1.诗句难懂
2.含有隐喻,象征手法
朦胧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朦胧诗的思想内容:
1.朦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
2.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自我”。
在艺术上,朦胧诗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3.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首先,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对人道的强烈的渴望,提供了对人的价值的新理解,促进了民族的历史性觉醒;其次,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使其创作超越了具体的事件而进入了对抽象内涵和事件本质的剖析。
4.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朦胧诗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剖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反传统性表现得尤为深刻。他们对自然固有的属性和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内涵表示了疑义。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
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
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