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022年07月21日 03:02:20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所作,当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已达两年之久,这时候的苏轼对朝廷以及政治已经心灰意冷。便开启游山玩水模式,到了赤壁这个地方想起了古战国时期的英雄---周瑜,在赤壁大破曹军,而且轻而易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在词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苏轼对于周瑜的敬仰。苏轼一时感慨万千,忍不住把周瑜拿来与他做了一番比较,大致意思是他年纪轻轻就能够在政治上一展自己的才华,而我却以致中年还一事无成。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就是,周瑜在《三国志·周瑜传》中周瑜是一位性情气度宽弘阔大的真英雄。并非《三国演义》中气量狭隘之人。

在这里其实我们也能够读出苏轼有一些怀才不遇的情感在里面,同时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大咖他的审美与我们常人不同,大多具有敏锐的眼光以及博大的胸襟,能够发现我们所看不到的大自然的美,并通过这种美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以及人生方面的深沉思考。

所以在这首词中虽能够看到一些伤感之意,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又把一切烦恼化解的恰到好处。

同时期苏轼也写出了《赤壁赋》以不变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同于常人来感叹人生苦短,壮志未酬。苏轼任然能够在人生的沉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一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浩荡长江,日夜东流,对此追思昔日英雄,心潮如波涌。据说古城西边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古战场赤壁,这里的江山雄奇险峻,山石高耸,惊涛拍击江岸,恕涛激起浪花千叠。江山如画,引来了当年多少南北豪杰在此演出了一场威武雄壮的历史剧。遥想周郎当年,小乔初嫁的时候,正当春风得意,英姿潇洒,年轻有为。身为主将的周瑜,手摇羽扇,头戴儒冠,指辉若定,只在笑谈间,就叫曹操的战船灰飞烟灭,几十万大军覆灭。回想历史,不禁感慨不已,周瑜二三十岁就功成名就,而我头发都花白了,却无所成,深感自愧。回顾平生,正如一场梦,为自己仕途不畅无法施展抱负而叹息,还是举杯邀江上阴月一醉消愁吧,全词词采飞动,激荡着豪迈之气,历来以之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人当时想到怎样的思想?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扬州人,实在太喜欢这两句诗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闭上眼睛想一想,都很美很诗意!有时候我想,扬州有关“月亮城”的美名,是因为这首诗吗?或者,在大唐的盛世中,扬州先有了月亮城的名头?

无独有偶,有孤篇盖全唐之誉的大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尽了月亮的光华月亮的美!而很多考据证明,这首诗,张若虚写于扬州。当时的扬州,距离长江很近,可以听到长江的潮起潮落。现在还有一条观潮路,佐证着历史。

隋朝贯通的大运河,紧邻城市。扬州的东门,东关,南门,炒关,全部比邻运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多少次,站在徐凝门桥头,吟诵张若虚的诗,遥想唐朝的月亮,想看“古人曾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物是人非。

月亮,团圆的寄托,相思的代表。唐人对月亮,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行。但是,将月亮与一个城市紧密相连,联系得如此密切的,并不多。我想,徐凝写诗时,身边的“萧娘”一定是扬州美女,是个面如满月的女人。她的身上,有着唐代美女的雍容和气度,与“扬一益二”的繁华一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夕何夕?今月何月?

“三分天下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出自唐朝诗人徐凝的一首七绝:

《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头易觉愁。

三分天下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无赖,在古诗中是无奈,无可奈何之意。

这是一首感物抒怀,睹物思情的怀人之作。诗人通过皎洁的明月,抒发了自己千端愁绪,万般无奈,绵绵柔情只能化作无尽的思念。三分明月,二分扬州,一分愁。

诗人通过数字化的“三分明月”,二分独在扬州这一概念,把明月之美,扬州之美衬托得无以复加,出神入化。又道“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不由使人对离别的情人产生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