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对联与诗歌在平仄方面的要求,有什么异同?

2022年06月26日 23:35:133编辑

谢友邀!

我对此理解粗浅,简言之,对联除了不要求压韵和粘,与今体诗颔联和颈联(3、4句和5、6句)的平仄对仗要求都是一致的。这样说来,学好今体诗(格律诗)的规矩,就可以伸手试对子了。

错处请方家指正。

谢谢邀请。本人才疏学浅,对于对联和诗歌都不精通,哪敢评论,只好献丑了。在我看来对联要求可以稍为宽松些,只要上下联平仄上号,词性相同,尽量两联字不重叠就可以了。而诗歌要求严谨,除对联平仄的要求外还要意景相同,还要押韵,使读者朗朗上口,尤其是律诗绝句字数应相同(现代诗和自由诗除外)。总的说来对联有难度,好的对联不易;诗本身不易,好的诗句就更难。

肤浅理解不知对否?还望赐教评正,感谢不尽!

不讲究节奏、韵律,只管抒情言志的是诗歌吗?

答:这不是诗歌。因为,音乐节奏和韵律是一切诗词歌赋的必备要素。这样的文字即使有一些诗情画意,但终不是诗。最多是抒情散文而已。诗歌以意境为上,但必要的形式也是不可少的。遑论其审美水平了!

现代诗也讲究韵律、节奏,但越来越不那么严格;古体诗讲究节奏、韵律,但比较宽松;近体诗就要严格的讲究音韵平仄格律了。他们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诗歌!(现代诗里那些不讲节奏、韵律的东西现在争论非常大。本人不认为把一段话截成段就叫诗!)

新诗(自由诗)的规矩是怎样的?

上联,散文为前置定语在语法修辞中属偏

下联,诗词为简约名词在语法修辞中属正

横批,所有新诗皆称为散文诗,所有诗皆必须押韵,诗谚有云,文为曲余,曲为词余,词为诗余,余即边角余料,文包括数理化文史哲一切论文,概莫能外,为何,因为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诗为一切文史哲数理化之母,为何,因为诗是人们问天与天道交流的产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有的诗,必须唯物辩证对立统一,散文诗即新诗亦然,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不可不知,不可无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是对联对偶的艺术,所有艺术,皆为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没有先天禀赋与后天勤奋断然不可,平仄不足论,为何,因为没有人在说话前,先考虑平仄后再说话,大道至简,诗言志,普通话为满语,作为国语仅几百年,中华民族的语言长达逾五千年,博大精深,满语汉化后,才形成今天的国语,约定俗成,诗谚有云,世无两片相同叶,人无两踏同一河,语言亦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诗言志,天道天人合一顺天应人顺昌逆亡,所以,诗作为人们追寻天道的象征与标志物,必然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新诗必须遵从的根本原则,所有诗,包括新诗,皆有高低上下之分,唯有为天地古今苍生,为历史时代民众,六个为,听风发声代言代行,四个代者,才能真正成为史诗与诗史,旷古铄今,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不好意思,对自由诗比较陌生,不便说了。

余秀华诗不押韵,能叫诗吗?

我国现在的文化乱象,莫过于诗和书法,余秀华的诗——从她的经历就知道,就是一个怨妇的内心独白,将自已的真性、欲望以粗俗的文字堆砌出来,毫不掩饰!这也是她拥有大批拥趸的原因,但同时也招来很多的针砭,反正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个人还是喜欢有格律、押韵的诗词。

忽然想起宋朝的词人李清照,与余秀华一样是个女名人,一样的大胆开放,她填有一首《丑奴儿》的词,新婚时向她的老公赵明诚求欢: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谈妆。绛绡淡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以今时的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傍晚经过一场风雨,消去了夏天的暑热,李清照刚冲完凉出来,即兴奏了一曲《凰求凤》,看了一眼那榆木脑袋的赵明诚,起身走向梳妆台,化了一个晚妆,看看自已,肤白貌美配上性感睡衣,再洒点香水,满意!上床躺下,含情脉脉地对赵明诚说:老公,今晚床上的竹席很凉爽,还不赶快脱衣上床……。如果叫余秀华來写,天知道她会写出什么惊天之句啊!不过,我除了不会欣赏她的诗之外并不鄙视她,也没资格,相反,我还很佩服她在逆境中仍然耕耘不缀,坚持自已的梦想最终成功逆袭,仅仅作为一个非正常人能做到这样,就值得任何人敬重!

余秀华上到高中,具备一定的文化。写写文字表达还是可以的。另外她又对写作喜爱,有了作品,受到出版社,媒体的关注,成了名人。

她的诗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是正常的,在一个社会得到全部拥护,是不可能的,总要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有大有小,并不是正确与错误的标准。

你说核武器是正确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