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唐宋年间的语言发音和现在的发音一不一样呢?如果不一样,为什么唐诗用现在的语言读还是合辙押韵的呢?
.........
前言我们看看老电影就知道,解放前和解放后电影里的角色说话口音都不一样。同样的道理,初唐和晚唐有些字发音就有区别,唐宋自然也有不同,元朝和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口音当然也不一样。
但是为什么唐诗今天还押韵呢?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文明没有断裂的国家。
一、唐朝到宋朝语音的变化 白居易有一首五律《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其中结尾一句是“请钱不早朝”,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是三声(上声),在宋朝的平水韵中也是“上声二十三梗”。
这种句式 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是仄,请钱不早朝就是仄平仄仄平,这是标准的孤平。那么这句是是犯了孤平吗? 没有。
宋人在诗话里专门讲过语音的变化,特别用白居易的这句诗来举例,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今人不用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陶谷云“尖檐帽子卑凡厮“是也。白曰:“金屑琵琶槽,雪摆胡腾衫。“琵琶与今人同。杜曰“皂雕寒始急“,白曰“千呼万唤始出来“,人皆谓语病。事之终始,音上声,有所宿留,今甫然者音去声。二公诗自非语病。《中山诗话》 北宋时刘攽 从宋朝人的书中可以看到,语音的变化还是比较多的,中唐的“请”还是平声,到了宋朝就成了上声。同时还举例了“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并且说白居易的诗没毛病,不是孤平。
二、 为什么唐诗今天还押韵呢?上面说了,唐朝到宋朝就有好多字音不同了,那么到了元朝就更不同了,连政府的官话都改变了。明朝以后,据说有把官话改为了下江话,回复了汉族的语音。然后清朝又来了,然后普通话又来了。文字也从繁体变成了简体。
但是语音虽然小有变化,但是大部分我们的常用字,还保留了古音。原因很简单,我们从隋朝开始就有了权威的字典:《切韵》,《切韵》是根据当时的语音编制的韵书。到了唐朝增编为《唐韵》,宋朝改编为《广韵》《集韵》《平水韵》等韵书,这些韵书是诗人们作诗的押韵标准,特别是政府的科举考试必须依据韵书作诗。
即使是清朝人科举考试也必须按照《平水韵》(佩文诗韵)的标准来作诗。所以我们读到的古诗大多是押韵的,特别是隋朝以后的诗歌押韵都是依据切韵而来,唐诗读起来合辙押韵当然是有道理的。
例如这首清朝五言八韵16句的试帖诗, 《阴阴夏木啭黄鹂》 ,第10句的儿,今天读作er是不押韵的,但是在韵书中属于 上平四支韵,是押韵的。
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 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
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 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
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 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
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 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结语语音的变化是正常现象,例如蜗牛,台湾读作gua瓜牛,根据康熙字典记录,瓜是古音。后来看到网友的留言我才知道,原来有好多地区读作瓜牛,例如陕西地区也都叫做读作gua瓜牛,连南京也读作gua牛。
又如乌衣巷口夕阳斜,斜,古音zia,不知道哪里的方言还能读出这个音了。
但是这些字,都被古人按照不同的发音分成不同韵部,记录在官方的韵书中。即使是实际发音已经不同了,但是诗人们坚持使用《平水韵》来做诗,为我们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老街味道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唐诗用现在的语言——指通行的普通话——读并不合辙押韵。
唐宋年间的语言发音属于中古汉语范畴,和现在的发音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搞清楚唐宋时期的汉语发音,大致可以循以下途径和办法进行:
1、参考中古时期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2、参考官话、晋语、吴语、粤语、闽语、客家话、赣语、湘语残留的中古汉语遗迹;
3、参考唐宋诗人在诗歌中的用韵;
4、用汉字音译梵语、藏语的文献资料——梵语藏语的读音相对稳定,唐宋时期的梵藏词汇的汉字对音能够反映中古汉语。
2这个办法中参考官话这个部分(其实参考其他方言部分某种意义上也是)与3这个办法的存在,其实就说明唐宋年间汉语语言发音与现在的发音不同,以及唐诗用现在的语言读不合辙押韵。
暂且先不谈唐诗,比如《心经》最后的咒语部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读起来并不是jie di jie di boluo jiedi……对照梵语、英语、藏语的读法,我们才能大体上了解这几个字在唐代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