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陆游的临终绝笔诗: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字字泣血,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中
国古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你认为史上最伤感的诗词是哪几首?为什么?
感伤,是同诗歌“与生俱来”的题材,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诗歌都蕴含着感伤的泪水,每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有感伤的情怀。 从《诗经》开始至今, 无论是抒发忧国伤时之悲,羁旅闺怨之愁的诗品,还是表达思乡念友之绪,爱恨情长之怨的诗章,都像一朵朵奇葩艳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百花园中。
一、伤感在《诗经》《楚辞》里
先看《诗经》,我们的祖先在“诗”中就有很多描写相思离愁等伤感情题材的诗篇,《越人歌》就是杰出的代表:“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心悦之君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表想了“悦君”而不可得的惆怅心理。
《楚辞·离骚》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名句。
《招魂》亦有“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其感时伤事的爱国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二、伤感在唐诗宋词里
先说李白吧,浪漫主义的诗人的“伤感”和别人就是有所不同,他的伤感也是浪漫的。你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句被传颂至今,千百年来被称作描摹愁绪的名言。原来浪漫豁达的诗仙也有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且无法排遣的强烈苦闷。
《秋浦歌》也是极好的一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已经五十多岁的李白,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老杜也伤感,但他的伤感大多都是“干戈乱离中,忧国忧民泪”。像《春望》一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我们深深的感觉到了,这首诗中浓聚了杜甫多少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啊!
还有白居易的《望月有感》中有“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的诗句,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的感伤;李商隐《无题》中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又何尝不是诗人无法实现理想的绝望心情的流露。
如此等等,不再赘述了。
宋代词人中,写悲愁身世,抒感伤情怀到极致的非李清照莫属了。以她的《武陵春·春晚》为代表: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愁肯定是出自于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了。看李清照在许多作品里诠释“愁”,有具体的“一段新愁”,也有愁的不得了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纷杨繁多的“愁千缕”,而这次“载不动”的“愁”,居然还有沉甸甸的重量!真是把“伤感”写到了极致。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的孤单凄凉沉郁哀婉的心境表达的再淋漓尽致不过了。
苏轼虽为豪放派词人,但也有十八的妙龄女子手持红牙拍板可吟唱的哀婉之词。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的缠绵悱恻,读之潸然。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催人泪下。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里行间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读宋词,感伤情绪迎面而来。
秦观的《调笑令》,“肠断,绣帘卷。妾愿身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莫遣恩迁情变,红绡粉泪知何限。万古空传遗愿”。写尽了男女之间的相思和哀怨;
还有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作者用苍凉悲壮的格调,在阑干老泪感伤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
当然宋词还有很多愁白了头发的感伤之诗,这里就没法一一列举了。
但是一定要提起的是,唐后主李煜的词。尤其是他后期创作的词,那才叫愁凝恨结,凄凉悲壮。大家所熟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代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国恨家仇,油然笔端,可谓“血泪之歌”,“一字一珠”,怎是“伤感”了得?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伤感在元明清的诗词曲赋里
元明清时代的诗词虽不可与唐宋相比,但也有许多名篇佳作,当然也不乏感伤之词。
先看元代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28个字,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再读明朝朱栴(zhān)的《浪淘沙·秋》:“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秋景荒凉,秋心悲凉,把驻守边疆,极度思乡的凄凉心境描写得凄清哀婉。
清代写伤感诗应属纳兰性德了。请看他的《蝶恋花·出塞》:
“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说从前幽怨,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前事”的痕迹。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总之,在古代诗词曲赋当中,感伤诗词是中国诗词发展长河中的汩汩涓流,一直涌动至今并为后人所推崇。感时伤事,是时代的变迁给与诗人的灵感,也是人类经久不变的情感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