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2022年05月31日 09:34:3814编辑

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

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其书法中年专攻“二王”,深得《兰亭序》《洛神赋》之益,书风渐变为华美圆润、活脱潇洒,而且他还提出恢复“二王”的书法传统,自成一家,开创了实用性和伸缩性兼具的“赵体”,

综上所述的黄庭坚、赵孟頫学习“二王”也已经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了,米芾也不例外,只是不是最入神而已,多一个“最”字,意思就完全变了,对吧,米芾(1052—1108),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来迁居襄阳,因此又号米襄阳。米芾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法颇重法度,恪守晋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深得“二王”笔意,于跌宕变幻中自成风规。行书《蜀素帖》又名《拟古诗帖》该帖共写了8首诗,共71行,658字,用笔俊迈、八面出锋、正侧藏露、曲尽变化、体态万千,体现了米芾“刷字”的特点,结体以欹侧为主,俯仰斜正,表现出动态的美感。由于蜀素不易受墨而屡现枯笔,以致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酣畅。所以与其说米芾是由宋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倒不如说米芾是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之一。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赵孟頫说,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宋代的书法,在后人的评价中并不高。尤其是米芾,大家对他的书法褒贬不一。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把唐代书法家贬了个遍,这让欧颜柳的追随者着实的不爽,大家群起而攻米芾,给他的书法评定为“狂怪怒张”。自然也不会有公正的评价。

米芾的书法,更多的是学习王献之。现在我们见到的王献之著名的《中秋帖》,被乾隆爷供为珍宝,这个帖就是米芾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临作。字句无法读通。原帖为《十二月割至帖》。

米芾素有“集古字”之称。经他临写的古帖,几无二致。别人很难辨认。他性洁癖,喜欢收藏古砚。他的东西别人碰过以后要反复的清洗。有一次,一个朋友看中了他的一方砚台。

这个家伙知道米芾的洁癖,他如果开口向米芾要砚台,米芾肯定不会给。他心生一计,借口要写字,让米芾把这方砚台拿来。米芾正要取水时,这家伙朝砚台里吐了两口口水,拿起墨来就开始研。把米芾气的直想拿起砚台来砸在他的脑袋上。遇上了这样的朋友,只能自认倒霉。连砚台带墨一起赏给了这个人。这是题外话,放下不提。

米芾还临写过一个帖,就是如雷贯耳的王羲之《十七帖》,现在的拓本《十七帖》,上有文征明小楷注译的这个版本,便是米芾所临。从逼真的呈度来说,米芾的临写功夫,即便是从晋唐至今,也没有人和他匹敌。

但是,以自己的风格形成以后,要说他最得二王神韵的话,他的风格还是过于狂放了一些。和王羲之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的书风有出入,他书风更多的偏向于王献之。他的书法学习者很难掌握好学习的分寸。稍一过便狂纵,稍有不足则拘谨。从古代学习书法的人来看,他的书法远不及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

米芾的书法,很合现代人的胃口。从现代人对米芾的评价来看,米芾要高于赵孟頫。谁高谁低,其实和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们崇尚的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说你好,王铎这样的二流书家一夜之间便能“小王胜大王”,说你不好,赵孟頫这样的超一流书家,也会被“妍媚柔弱”的一顶大帽给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