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反映了唐宋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比较单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学习的内容单一。文学是当时社会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科举进士及第自然考文学。不像当代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系统完备,医学、物理、化学、经济学、数学等分门别类,可以作为考核一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选项。过去这些都搞不懂,自然无从考核,只有把文章诗词比较成熟的东西作为考核标准,作为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重要考核录用为官指标。例如试题出自四书五经等。尤其唐朝,据诗而录,作诗,可以提高社会地位,可以看作士流阶层的一种手段,人当官前学诗,当官后还要学,彼此唱和,表现胸襟见解,甚至政治理想抱负。所谓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此取仕,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学而优则仕。
同时,这也与诗词等文学样式简单明了反映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相关。好的诗词引人入胜,引人瞩目,作者被人重视。唐宋官员选拔制度并不完备,如果一个人诗词写得好,被达官贵人或皇上赏识,可以被举荐优先录用。例如唐韩愈、白居易,宋欧阳修举荐曾巩、苏门三学士、王安石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词既抒发性灵,也同样针砭时弊、治国安邦。唐宋诗词大家,有些也是杰出的政治人物,例韩愈、刘禹锡,欧阳修、王安石等,千古流芳,万载景仰。
其实那些官员都遭贬过的,经历挫折。他们的文章更有启发性,感染力也强,文采不一定很好但他们写的很大气,有豪言,性格也开朗,他们的词作更接近我们的老百姓,所以况淀下来的诗词都是他们的多些,人民才是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