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高洁,月亮神秘,月亮上面有美嫦娥,有玉兔吴刚桂花树,有美丽动人的神话……引得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毫不吝惜才思笔墨,对月当歌,寄托情思。
背井离乡时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元宵佳节时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秋佳节时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豪迈抒情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感慨世事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思念亲人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怀惆怅时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倾诉友情,牵挂友人时有,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青天之上的皎皎明月啊,你来自何时,你来自哪里,你为何那么神秘,崇高,美好?人生短促,世事变幻,可月亮啊,你却如何那样永恒?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已经替我们把酒问月了: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欲说谈“月”的古文,则有一名篇不得不提,便是苏轼所著的《记承天寺夜游》。该文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期间,全文通过对夜晚的一个生活片段的记叙,并顺便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而更令人欣赏的则是苏轼亦借此文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语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其实很简单,文章用我们现代话语来描述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月亮照进了屋内,本来准备宽衣入睡的苏轼欣然(就是很高兴的样子)起床,决定不睡觉了。
但是他想一想,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一起谈论快乐人。于是,就跑到附近的承天寺去夜访朋友张怀民。
那么,苏张二人在承天寺的院内又看到了一幅何样的月色呢?
院子里月色洒在地下,空澄明亮像平静的波光粼粼的水面,竹柏的影子倒在这地面,像极了水中交错的藻荇。
最后便是苏轼最值得钦佩,值得学习的话语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其实,人生就是需要有苏轼的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纵使人生蒙难,但是我们仍然要落而起千帆,行路难得孤帆,心能定才生慧。
其实,苏轼还说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