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给我一些唐朝古诗人张籍的一些资料或者是他的有意义的故事,急用

2022年05月12日 10:04:583编辑

  张籍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吃诗平民冤


  --------------------------------------------------------------------------------
  发表日期:2007年6月28日 点击数:56


  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和县乌江镇)。他年轻时家境贫穷,读书刻苦用功,虽已小有诗名,可还一个劲苦读,尤其爱读杜(甫)诗。读后为了永记不忘,他就亲手抄录,背诵熟了,点火烧成灰烬,把诗灰冲水一饮而尽。有人以为他痴愣了,他却笑笑说:“平生敬老杜,还怕不入肚;吃了老杜诗,誓为百姓呼!”
  从此,张籍吃杜诗,就作为美谈传开了。
  这年夏天,张籍正在桃花坞读诗,忽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怀抱婴儿,边走边 哭,满面泪水。常言说: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他刚读了杜甫的《新婚别》,这女人的哭声,就象《新婚别》那新嫁娘的哭声一样凄惨。张籍忙站起来,拉住她问道:“大嫂,你有何难处,这么伤心?”
  妇人见问,“哇”地一下竟放声大哭,越发伤心。原来,这妇人的丈夫被征戍边,自己带着小孩苦度光阴。丈夫才走三个月,她的大伯子竟说她丈夫已战死,要她改嫁,她不愿,大伯子竟将她卖了。她孤身无援,就回娘家。大伯子也不答应,竟带人追来了。
  说话间,人声嚷嚷,已到近前。一个满脸横肉的粗壮汉子,走到女人面前,伸手就抓住妇人说:“贱婢,你往哪里跑也跑不出戚镇戚大爷的手心!”
  张籍听了妇人的诉说,心中愤慨;又见这大汉光天化日之下抓人骂人,更是怒火燃烧,便喝道:“住手!”
  那戚镇望望他,哈哈大笑道:“河边无青草,甭来多嘴驴。走!”说罢,手一挥,几个人上来,推推搡搡, 拥着哭哭啼啼的妇人走了。
  张籍忍无可忍,当即提笔写了四句:
  良人去远戍,妻孥受人侮;
  呈给父母官,要与民作主!
  然后,头顶诗页,来到和州大堂,击鼓告状。知州接了状子,问道:“你与那妇人何亲何故?”
  “无亲无故,偶然相遇。”“既然无亲无故,你们读书人管这闲事何用?”“老父台差矣,读圣贤书,不替民分忧,读之何用?”
  这知州为官还算清廉,平时也闻张籍之名,他点了点头,说道:“听说你酷爱杜诗,吃入肚,可有此事? 今日你为那妇人鸣不平,也能如此吗?”
  “当然!”说罢,张籍取火烧了“诗状”,就把纸灰吞了。接着,他在堂前朗声念道:
  “良人去远戍,妻孥受人侮;呈给父母官,要与民作主!”
  此时,来看热闹的人挤满堂下。张籍一说完,众人齐喊道:“知州大人,你要与民作主啊!”
  知州受了感动,当即差衙役去抓来戚镇,传来他的弟媳,把戚镇杖打四十,枷首游街,令其不准再欺侮弟媳。那弟媳知道张籍所为,感谢不迭。从此,张籍与知州成了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