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唐诗宋词的传承

2022年04月10日 16:30:532编辑

唐诗宋词,传承千年的中国风雅2017年年初,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在朋友圈中刷屏,节目中的每一个选手,举手投足之间风度翩翩。无数人称赞这档节目是:中国文化的良心,让唐诗宋词又回到了大众的讨论范围之中。节目火了;更火的,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董卿。看着舞台上她的举止笑谈,我们才明白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她的这颗晶莹剔透的诗词心,这一身高贵优雅的气质,其实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修炼出来的。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唐诗宋词便是其中最好的文化代表。古诗词能够陶冶人的性情,阅读能够涵养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便藏在他所翻阅的一部部经典著作里面。年少的时,我们读唐诗宋词,只将其当做需要背诵的任务。诗词里抑扬顿挫文字之美,诗人的起伏跌宕的人生命运,诗词中的人生境界与感悟,我们全然不知。等到我们逐渐成熟之后,才发现人生中所有道理,其实在唐诗宋词中都已经讲过;面对现实的选择和做法,诗人们早已为我们示范了一遍;年少时不太相信的符号文字,逐渐成为奉为圭臬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还要去读唐诗宋词?当我们在送别朋友时,祝他前程似锦时,读过诗词我们会赠言:“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当我们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时候,读过诗词的我们会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我们身处异地、思念爱人,相逢太难时,读过诗词的我们会唏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当我们实现理想抱负,处于人生巅峰时,读过诗词的我们会赞叹:“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经历人生低谷时,读过诗词的我们宽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我们在送别朋友时,祝他前程似锦时,读过诗词我们会赠言:“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当我们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时候,读过诗词的我们会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我们身处异地、思念爱人,相逢太难时,读过诗词的我们会唏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当我们实现理想抱负,处于人生巅峰时,读过诗词的我们会赞叹:“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经历人生低谷时,读过诗词的我们宽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回想起当年读书时候,很多人都在说:“如果那时候有个好老师就好了,我一定不是现在这样”。好的事物,需要有更好的人来引领入门。今天,百草园书店联合慈怀读书会和知更社区,为大家请来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季军,王子龙老师。(王子龙老师讲孟浩然与李白)为什么跟他学?他是大学语文教师,中国图书馆学会认证国家级“阅读推广人”。2017年春节期间,王子龙老师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两次冲出百人团闯关答题,最终斩获《中国诗词大会》季军。他的儒雅气质和渊博学识,展示了大学教师和青年诗人的风采,得到了主持人董卿和点评嘉宾北师大著名文化学者康震老师的极高赞誉。总决赛中王子龙与武亦姝的“飞花令”|视频时长5分钟 |跟他学哪些内容?他将带领我们领略诗词言辞之美。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脱身片刻,进入诗词中的广阔世界,遇见更宽广的人生,回归生活的简单和纯粹。适合哪些人学习?1、唐诗宋词的文学爱好者;2、提升古文学习的中小学生;3、为心灵寻找舒适感的人群;4、从事语文教育的文字工作者;5、给孩子诗词启蒙教育的家长。叶嘉莹先生说:诗,让心灵不死。诗词是我们重要的生命体验。诗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的心灵最近的事情,让我们得以从浮华与困顿的人生旅途中,醒过来看清自己的真心。

中国的文学脉络是以《诗经》、先秦诸子、楚骚、汉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贯穿起来的。但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兴盛,都与过去其它兴盛的文学存在继承和扬弃关系。过去有人把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种,韵文就是广义上的诗。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诗和词都是古典格律诗。词与诗都属于韵文,都是古典格律诗的代表。词与诗的关系,是母子同体的关系,词是由诗转化演变而来。从音韵的角度来看,诗与词一样。词韵完全继承了诗韵,只不过词的用韵更宽,可以邻韵相通。从传唱的方式来看,词的演唱方式由诗演唱孵化而来,都是由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喜好,由官方音乐机构----教坊大力推行的结果;又都是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朗朗上口、宛转悠扬,便于传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才使得诗兴词盛。从创作上来看,诗词一体,有的诗即是词,有的词即是诗。宋代词人直接把唐人诗句化入词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把几首诗化而为词,甚至有把全首唐诗演化为词的情况。这些说明:宋承唐制,宋词脱胎于唐诗。词不象别的文体那么单纯,它既涉及文学,又涉及音乐。而乐曲与歌词究竟如何匹配,因词谱散轶失传,仅仅只有文字记载流传,无法定论。但宋承唐制,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不仅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继承,还体现在文化制度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