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静夜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激昂的热情 朴素直白的语言
郭沫若建国以后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
郭沫若建国以后堪称“高产”的诗歌是他热烈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各条战线”上的建设成就、阶级斗争和各种“运动”,以及他对国际事务观察的即时产物。从50年代的保卫世界和平运动、朝鲜战争、“三反”“五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长江大桥的通车、十三陵水库的建成、“双百方针”的提出,以及“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到扫盲运动、防治棉蚜虫、除“四害”等等,都被他摄入笔端成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1958年为宣传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方针,郭沫若用了10天时间,选择100种花作为题目,写了共101首诗,结集为《百花齐放》,由《人民日报》以差不多每天一首的速度用了将近3个月时间刊登完毕。这组诗是诗人煞费苦心、并在最初三首小诗发表时写的“小引”中征求读者“把各地的奇花异卉的详细情况开出些给我”的苦心孤诣下才得到的。《百花齐放》的诗“在结构上表现为‘形象描述一政治概念’的公式,即从花的形态、肌理上某一特征的描述上升为对政治命题的说明。由水仙花的‘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而联系到当时提出的‘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口号,说这是‘活得省,活得快,活得好,活得多’的‘促进派’。……《百花齐放》可以说是开了从‘大跃进’民歌到六七十年代时兴一时的简单比附的咏物诗的先河。”
这些诗在诗艺上的“倒退”,显然不能完全被人们接受。面对不少人指其为简单的“文字游戏”、“政治留声机”的质疑,郭沫若说:“我的‘当一个留声机器’也正是要人不要去表现自我。”“口语标语诗也不失为诗的一种,做到好处也正好。它之所以受到批判,是策略上的问题。假使社会的情况许可,那种露骨的诗正是大有价值的。尊重意识不必就是呦啊你去叫口号,去做标语,但标语做得好,口号喊得好,也未始不好。事实上,标语和口号实在是最难做的,有经验的人自会知道。”不少人愿意以同情的立场来看郭沫若这一时期的诗,但却无补于这些诗逐渐被淘汰被遗忘的事实,毕竟诗歌本身有自己的审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