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诗与诗歌可以细分为两种文体吗?比如李白的《将进酒》首先是诗歌?

2022年01月07日 20:43:564编辑

诗歌是诗,词,歌,曲的总称,是母概念,而诗或词则是子概念。就象水果中包括苹果,梨子,香蕉等。所以诗只能区别于词,曲,而不能区别于诗歌。李白的《将进酒》首先属于诗,当然可称诗歌。

你喜欢李白的《将进酒》吗,能谈谈读后感吗?

我喜欢李白的《将进酒》!我喜欢他豪情万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喜欢他潇洒酣畅,放任不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我喜欢他坦荡豁达。“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喜欢他乐观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中有酒,诗中有月,在把酒当歌中,虽感叹“人生几何?”却有弄潮之志。虽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但并不沉沦,而另辟蹊径,脱胎换骨,去创造另一种全新的人生!低吟一声将进酒,杯莫停,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悟诗人那仙风道骨,侠肝义胆,我的身心也就随风而去……

你同情李白在《将进酒》中的遭遇吗?

李白,诗仙,酒仙。他一生写诗近万首,留存至今的,也有三千首之多。三千首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诗,都写到酒,诗人可谓“三步不离诗,三篇不离酒”。一首《将进酒》,无论从内容,语言,意境,风格上,都堪称是其代表作。这首诗也只能出自李白之手。

《将进酒》不乏经典传颂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诗人就是诗人,他将诗歌艺术推上了历史诗坛的顶峰,让我们敬仰,叹为观止。似乎,唐朝没有李白,就称不上是辉煌的唐朝了。

(李白)

李白为什么要写《将进酒》?李白写诗随性,随遇,随意,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信手拈来,喷薄而出。但笔者认为这首诗,却是他深思熟虑之作。看似喝酒,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首诗应该是他最为成熟的作品,因为,在这首诗里他要表达的是一种积郁的心情,他对时局和人生的思考,他敞开心肺对世人的呼喊和警示。有人说,李白看似是在山脚下的木屋里喝酒,其实他早已登临山顶,俯视苍穹,心中包揽乾坤。

据郁贤皓《李白集》载,《将进酒》写于开元二十四(公元736年)前后。而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据此,《将进酒》应该是李白天宝年间离开京城后,游历江淮,后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可不是游山玩水所应该释放的心情。因为他这次离京,是被权贵排挤,近似于“流放”了。早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进京任职为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又因权贵的谗毁,被排挤出京城,唐玄宗“赐金放还”。

李白的政治抱负是很强的,但他一个文人,无力抗衡权贵势力,他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前途暗淡,这种打击对一个文人来说可想而知。他是在心情极度烦闷,失落感大增的情况下,重新开始了他早期就放任的游历生活。他与好友岑勋相遇,两人把酒言欢,后应邀一起前往嵩山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朋友相聚,李白心情好多了,什么金钱,什么权势,都是身外之物,随它去吧。但是,三人登高畅饮,触景生情,李白心中悲愤又起。他要写诗,但此时他写诗并不是要引起朝廷的注意,而是要发泄心中的不满,以及对权贵势力的蔑视。这个时候,他的头脑应该是清醒的。越是清醒,他越能写出看似醉意朦胧其实寓意深刻的诗篇。《将进酒》呼之欲出,应运而生。

这首诗秉承李白一向的风格,但却“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一泻千里。但字里行间,表达的却是李白的心情和当时的意境。他心中愤懑,借酒烧愁,他是悲愤的。李白的人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人生。《将进酒》就是他悲剧人生的写照。

今人看来,李白的境遇值得同情。唐朝应该是历史上最为宽容和文明的朝代,但是,它却容不下大诗人李白,原来也仅是表象,悲呼!@头条历史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读书会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