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典范作品
《诗经》:《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小雅・采薇》《大雅・生民》《周颂・清庙》
《楚辞》:《离骚》《天问》《九歌・国殇》《九章・橘颂》《招魂》
曹操《步出夏门行》《蒿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移居二首》
李白《将进酒》《行路难三首》《古风五十九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离》
杜甫《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洗兵马》《兵车行》《北征》
古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诗歌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诗中,有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一般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中国诗歌之源。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