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乂:字尚真,唐朝房子(今临城县)人,少时丧父,自幼聪明好学,十二岁就能撰写文章,三里五乡小有名气。唐中宗时中进士,茂才一科成绩突出,有独特的风格,中书令薛季昶举荐李乂担任了监察御史。韦氏之变后,皇帝严紧、急促的诏令,群臣纷杂、繁多的奏章,大部分由李乂起草、批答。后他又升任吏部侍郎,仍然掌管制定皇帝的诏令文告。李乂转任邢部尚书后不久逝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为“黄门监”,谥号曰“贞”。
王鬷,字总之,宋代赵州临城人,生活在宋真宗时代。进士及第后,授任为婺州观察推官,任满回朝后,被提拔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之后又任过祁县知县、湖州通判、太常博士、提点梓州路邢狱公事,还曾暂代三司户部判官等职务。景德初年(公元1004年)辽军侵犯边疆,宋真宗遣王鬷等一行五人为使者,与辽在澶渊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回国后,又兼管都磨堪司,以尚书度支员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主管杂事。王鬷出任河南府时,得了暴病,突然死去。死后,追赠为户部尚书,谥号“忠穆”。
王诰,字公周,临城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擢司副户部员外郎郎中监,以父病乞归。十三年(公元1534年)擢大同府,后历山东按察副使,擢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再迁右都御史,总督漕运,镇抚淮南。
乔辅世,(1509—1593),明朝直隶临城乔家庄人,字德夫,别号乐天。原籍山西乐平庄,父是济阳县丞,儿子(即乔璧星)官至御史,当独生子初任知县时得封,人们称呼他“封君”。他乐善好施、品行高洁,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赵世相,明朝临城县驾回北村人。赵锡之子。曾做过训导(学官,主管教育)。于明朝嘉靖二十八年考中举人,授任为山东濮州知府。后升任山西平阳府同知,山西按察司佥事(管司法的官),后被人诬陷,被贬为颖州知州,在任期间,政绩显著,为人称道,后又升任大同府同知。万历改年号时,援引旧恩例升赏百官,赵世相被晋级为四品官。
乔璧星,字文见,号聚坦,原名北星,后改名璧星。明朝临城县乔家庄人,乔辅世之次子。万历八年(1580年)殿试三甲,被选任河南开封府中牟县知县,时年31岁。由于他的政绩卓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提升为山东道监察御史。二十四年(公元1598年),再任御史执掌京畿道。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任顺天府丞,掌管府印。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提调科场,由于编号过严被忌,疏请辞官回家。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恢复原官,并以覃恩授中宪大夫,锡诰命赠封父母及妻。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升任大理寺左少卿,十二月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终因积劳忧郁成疾,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四月二日正寝。
乔若雯,临城乔家庄人,乔璧星之子。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及第后,被授任为中书舍人。天启五年调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天启六年因建殿工程被提升为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增加一个官级。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被调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后历任验封、考功、文选司主事。三年提升为考功司员外郎,主管选拔官吏。四年,任山东兖州府知府,后因病辞官回家。
赵鹏翔,字云衢、万里,号羽丰。临城县青羊头村人,道光元年(1821年)辛已科举出身,曾掌管临城县尧峰书院,二年(1822年)得中进士,分发湖北省以知县级任用。三年(1823年)正式派任湖北省荆门直隶州所属的远安县知县。先后在宜城、蕲水、咸丰等县任知县。道光十六年八月,荆门直隶州知州暂空缺,湖北省布政使司便抽调赵鹏翔回荆门暂代理知州一年零三个月,次年调离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