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楼晚眺白居易
一、《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东楼,远眺壮美景色。诗人在感叹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清秀,情调轻松,寓情于景,新颖有致,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二、附原文如下:
江楼晚眺
唐.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三、鉴赏:
作品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诗歌从阳光写起,谓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极清新可人。加之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徐来,凉爽宜人。
题目所言景物鲜奇已非虚言。三、四句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下句则说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彩虹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上句说江水碧绿,风吹浪翻,好像千片花瓣一样;下句说雁群把天空点染成一行字迹。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二、三闾庙和江村晚眺的古诗解释
三闾庙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五绝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译文]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地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赏析]这首诗是写屈原的忧怨的。
全诗以“怨”字为魂。“沅湘流不尽,屈子冤何深。”诗以沅湘开头,既是即景起兴,又是比喻。沅湘是屈原常常咏叹的两条江。骚人的幽怨何所似?如沅湘之水千载悠悠。“不尽”写冤之绵长;“何深”写冤之深重。诗的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以景载情,悠悠不尽情思尽蕴景中。
江村晚眺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背景】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重要诗人,一介布衣,游历江湖,足迹遍及南中国主要地区。诗人晚眺江边景色,一幅静态画面:落日、平沙、江水、渔船、白鸟,一切似乎凝固了,显得那么宁静而沉寂。突然,人来鸟惊。整个画面动了起来。
【意境欣赏】
江边沙滩平坦柔软,残阳的余辉笼照在上面,一派金红。江水已经退潮,一艘艘打渔船斜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的水鸟静静地伫立江水旁,似醒还睡。突然,一个渔人来到江岸,水鸟惊觉,扑啦啦展翅腾起,转眼间没入开满白花的无边无际芦苇荡中。
【诗评】
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照”、“阁(同‘搁’)”、“立”、“入”等动词看似平淡无奇,实际运用的十分准确恰当,使整首诗画面生动起来。充分体现诗人炼字的功夫。
三、诗词翻译 江楼晚眺
枫树树叶枯败,柳叶飘落,只剩下瘦长的柳枝。 夕阳下面,十二曲栏杆空落落的,不见人的影子。 举头望天,长空明洁,犹如一张白纸。 每当一行大雁飞过,就写下一行勾起愁情的大字。[
四、江村晚眺的眺解释
江村晚眺的眺:望,往远处看。
眺tiào
基本字义
1. 望,往远处看:~览。~瞩。~望。远~。
2. 目不正,斜视。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目,兆声。本义:斜视)
2. 同本义 [look sideways;cast a sidelong glace]
眺,目不正也。——《说文》
袤眺旁剔。——晋· 潘岳《射雉赋》
流目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
3. 往远处看 [look far away;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
高望而远眺。——《孔子家语·辨乐》
眺莲花诸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再眺山下。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谢灵运《登池上楼》
4. 又如:眺注(犹言凝神远望);眺瞻(远望);眺瞩(登高远望)
5. 跳 [twitch]
老生这两日耳热眼眺,好不放心也啊!——明· 朱有炖《清河县继母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