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武阳即事诗歌鉴赏?
宿武陵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船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赏析:
首联扣题写景:血色的残照一点一点隐没到青山后,江流的碧波被暮色笼罩逐渐变成了深黛色,诗人的一叶孤舟收起了帆,静静地停靠在岸边。一“暗”一“尽”,先果后因动态地写出了黄昏的江上暮色渐起的过程,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出诗人对暮色中江水的印象。一个“泊”字呼应题目“宿”武陵。
颔联写写茫茫夜色中,两岸峰峦清灵空翠,似有若无,只听见山的深处传来声声猿啼,。“潭影似空虚”(其中“影”,《全唐诗》作“嶂”),则从视觉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山影的独特感受。此联视听结合展开描写,意境空灵幽远,可以想见诗人心境之超然脱俗。
颈联写夜色深了,诗人在船舱里吹灭了烛光,准备就(就,靠近)枕歇息,这时能听到夜间渔夫捕鱼触动船舷发出声音。可见武陵江上夜色之美好与宁静,也可以想见诗人夜宿船上的惬意心情。
尾联写鸡的鸣叫声唤醒了安静的大江和青山,也唤醒了睡梦中的诗人,外面江雾缭绕,诗人隔水问过往的渔人:此是何地?渔人们热情地回答:这是武陵。秦馀,秦人之后,即热情回答诗人的武陵人。
孟浩然这首《宿武陵即事》虽然属于山水行旅诗,也体现出了他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无比向往。
诗歌鉴赏这一词的作用?
一、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日后深造的基础。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经常鉴赏好诗无疑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的看法,与过去的客观题相比,这种主观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有关诗歌的知识,对所给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色进行正确判断和合理的评析,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要鉴赏诗,首先要细心地、反复地、由浅入深地读诗,用心体味诗歌深邃美妙的意境,还要分析诗歌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涵义。在认真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而多读诗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读诗使人明理”,诗歌鉴赏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