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狼居胥和封狼居胥的区别?

2024年01月05日 15:18:061

狼居胥和封狼居胥的区别?

狼居胥是地方名。而封狼居胥是事件。能一样吗?

狼居胥是山的名字,古时候的叫法,现在叫肯特山。在外蒙境内。

在汉朝时期,狼居胥山是匈奴祭祀天地和神灵的地方,匈奴在哪里举行最高等级的祭祀活动。

属于匈奴的圣地,上面有祭坛,有象征神灵的金人。狼居胥山也是匈奴人心目中的圣山。

封狼居胥则是汉武帝时期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最风光的时候。

霍去病带领着大汉骑兵,一路上如同狂风扫落叶,来去如风。在匈奴境内横冲直撞。

一直打到狼居胥山,拆了匈奴人的祭坛,俘获了匈奴人祭天的金人。并且立碑为誓。

霍去病的做法无异于把匈奴单于的脸面和尊严摁倒地上狠狠地摩擦。使得匈奴单于的尊严和心理颜面扫地。在心里和身体上,都是对匈奴人最严酷的打击。

因为匈奴再怎么厉害,也没有捣毁汉朝的宗庙社稷。

而霍去病的做法无异于掀了匈奴人的祖坟。匈奴人能受得了才怪呢。

封狼居胥也是霍去病最高光的时刻。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悦,把他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所在的地方称呼为闻喜。并对霍去病大加封赏。

此后,汉族的各个朝代的将帅,无不把封狼居胥看作是毕生的目标。

封狼居胥用法?

封狼居胥,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láng jū xū ,意思是比喻建立显赫功绩。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封狼居胥原文?

原文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狼居胥旧址由来?

答:狼居胥旧址是指今天蒙古国境内肯特山,汉代叫狼居胥山。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的损失数量,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此仗后,汉武帝谥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户。

什么条件封狼居胥?

所谓封狼居胥,其实就是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大典。

在古代,封禅大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举行的。

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只有天子有资格举行。其二,需要是真正的盛世。

霍去病以一介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逾越了礼制,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是要灭九族的。

他敢这么做,倒不是他有把握汉武帝不会杀他,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这事。

纵观霍去病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做事凭借的是一腔热血。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会不计后果地去做。

汉武帝在位期间一改曾经对匈奴的妥协退让态度,转用凌厉手腕反击匈奴。

公元前123年春,在汉军对抗匈奴的第二次反击作战中,年仅18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姚校尉,领着八百名精锐作战。

而此次战斗中,霍去病一马当先,率领部众甩开大军直追匈奴,深入匈奴腹地,功冠全军。

两年后,霍去病出任骠骑将军,再度领兵追击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这一战,霍去病一路向西高歌猛进,一直打过焉耆山,在皋兰山和匈奴展开决战,斩杀匈奴近万人。

在解决了汉朝西部边境的威胁后,霍去病亲率大军,从河北代郡出发,穿越黄沙大漠,一路打到狼居胥山。横扫了匈奴地区,俘斩匈奴士兵七万余人。

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左贤王军经此一役,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庆贺这次大胜,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的高峰上举行祭拜仪式,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高高飘扬在狼居胥山上的战旗也成为了霍去病荣誉的象征。

狼居胥是什么爵位?

狼居胥不是爵位,而是一个伟大的军事行动。

从汉代至隋唐明各朝代,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胜利时多能直捣汗庭,到达蒙古高原的中心封狼居胥。这是胜利更是那时候军人的最高荣誉。

冠军侯是霍去病在对匈奴战争屡立战功中封赏的爵位,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如不是英年早逝,以后的成就会更出色。

封狼居胥跟冠军侯不存在哪个职位更高,能封狼居胥的军人都有爵位,但他们最后的结局或许在封狼居胥时已是顶点了!

狼居胥山准确位置?

狼居胥山是现在的肯特山,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元朝时期音译为不儿罕山,其蒙古语意为“三神山”。在蒙古国北部中央省和肯特省,是蒙古民族圣山之一。但那时候,当地并没有蒙古民族——蒙古族大约起源于7世纪,是唐朝时期望建河的一个部落,据《旧唐书》记载,“蒙古”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一个部落的称呼,与东胡、鲜卑、契丹等有密切联系,在公元3-5世纪,以大兴安岭为界,不断出现契丹、室韦等各部分支,直到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即皇帝位,建立大蒙古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当时的肯特山一带是匈奴的腹地,匈奴在此封山,汉人称为狼居胥山。

封狼居胥碑文原文?

只是诏书内容,无碑文。

原文:

勒石燕然

       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既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宪乃班师而还。遣军司马吴汜、梁讽,奉金帛遗北单于,宣明国威,而兵随其后。

封狼居胥典故:

      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朱棣打到狼居胥了吗?

打到了。

朱棣打到狼居胥山了。明太祖朱棣五征蒙古,曾经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惭德亦曷可掩哉。

狼居胥山,古山名。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出兵漠北攻打匈奴,封狼居胥山

霍去病狼居胥碑文?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碑目前还没有找到,2017年在蒙古找到的那块是东汉窦宪的封燕然山的碑,不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碑,封的是燕然山,也不是狼居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