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以信天游形式的诗歌? 以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自编诗歌?

2024年01月05日 15:02:311

以信天游形式的诗歌?

1、以信天游形式的诗歌:《回延安》

原文如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2、简介《回延安》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信天游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以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自编诗歌?

仿写信天游形式的诗歌

《回校园》

作者:于亚卉

时间呀莫要这么快地过,

乱发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拿课本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校园,

双脚踏在操场上。

千遍万遍想念你,

丰富的知识就在这里!

相见的激动说不出来,

亲切的面庞依旧在。

红旗飘飘映天空,

书声琅琅响心间。

东边的楼西边的场,

头顶的国旗手中的书。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扎进知识的大海……

以诗歌的形式写昆虫记?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

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

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

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

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

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我的心我的心还在追,

城市的灯光明灭闪耀,

以诗歌的形式写怎么占格?

冒号要挤在第一行的末尾,而双引号在第一行已满的情况下可以写在第二行的你就在最后一个格子上写横线当然是挨着冒号写了,可以写一个格子里,诗名写在第一排正中间,如果有副标题就像“——XXXXX”来写,一般破折号和正标题重合,副标题的文字在正标题的右下方第二排,然后第三排写名字在正中间,然后下面开始写诗,每一行诗应该在纸张最中间或者空四格来写。

以诗歌形式写出植物的繁殖方式?

柳树妈妈有办法,

她给孩子包上柔软的棉花。

就算风刮再大,

孩子们着地时也不会害怕。

椰子妈妈有办法,

她把家安在大海边,

只要孩子成熟掉进大海,

冲上岸,就在那里生根发芽。

石榴妈妈的胆真大,

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

娃娃在小鸟的肚子里美美地睡上一觉,

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

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下雪的好处?

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卷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风飘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大雪的天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

以诗歌形式写一篇我的家乡?

对你的爱 怎能叫我不忧伤? 我的家乡; 竹花 或许夹竹桃 清幽的芬芳 在夜空 微微荡漾; 一弯碧蓝的流水 催动悄然东去的玫瑰 落花轻舔堤岸 在怡静的海湾低徊; 街头隐隐流来 你温柔羞怯的声音 呼唤弹拨诗人的琴弦; 我茫茫然 这似乎是童年 又仿佛是爱情; 一腔相思 蓦然翩飞 我赶忙潜进 这留不住的 逍遥往事。

以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对屈原离骚的感受?

屈原的《离骚》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想这也正是屈原执著性格的体现。然而像屈原这样“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面对“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的不容”,屈原没有选择“变心而从俗”,虽然总是问自己“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但最终还是眷顾楚国,系心怀王,未尝“远逝以自疏”。

元代的诗歌形式?

在元代流行的诗歌形式是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套数又称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数是由几首曲组成。曲的形式接近于词,它与词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韵上比较灵活,也比词更口语化。

秦朝的诗歌形式?

先秦时期的诗歌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后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差异.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字发明以前就有了歌谣--这是口头文学的歌谣.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出现了,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诗歌应该算是《诗经》,其中的诗大多是四言诗,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八言。

《诗经》以后的两三百年,是散文的时代,直到屈原的出现.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后人把和《离骚》相同的诗歌称为“骚体”或“骚体诗”,也叫做“楚辞体”,骚体诗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兮些”字。骚体诗为以后出现的五七言诗开辟了以“三字结构”为主的发展道路。

西汉东汉五言诗继续发展,并被采入乐府,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七言诗的兴起于五言诗在时间上基本一样,到曹丕的两首《燕歌行》问世后,七言诗才正式确立下来。但直到两百多年以后的南宋刘裕建宋之后,七言诗才得到普及并成熟。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的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先成形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多指五言诗,要求格律对偶,使得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这种理论称为“永明声律论”。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上还是笼罩在南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到了盛唐时期,出现了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把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词藻的近体诗与书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在此时期,格律诗歌基本成熟,严格要求平仄、押韵、对仗。即使有的时候不能完全达到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即讲究“拗救”。

另外,关于诗歌的体裁,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一般来说,就是指格律诗,讲究“字、句、韵”。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唐宋以及之后的诗人所写作的古代体裁的诗歌,也包括乐府诗歌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