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草的古诗白居易? 草古诗白居易注音?

2024年01月03日 01:37:341

草的古诗白居易?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古诗白居易注音?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

离离原上草

yī suì yī kū róng。,

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

野火烧不尽,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

春风吹又生。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

远芳侵古道,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

晴翠接荒城。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

又送王孙去,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

萋萋满别情。

草 白居易古诗的 诗意画面?

唐代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诗意:

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草的古诗白居易是写哪个季节?

《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的是春季草原的景象。《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也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通过对原野上野草的描写,表达出自然生命的顽强之美,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广为后世传唱。

  全诗原文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风,白居易古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吗?

全诗借花言志.春风拂过,先是梅花,再次第为樱杏桃梨,最后才到山野的荠花榆荚,以花比喻身份地位由高到低的人们,包括作者自己.但不管是园中的名卉,还是山间村头的野花,它都会及时获得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春风对它们从不厚此薄彼,可见春风是公平的.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草古诗词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这首古诗白居易在什么时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

草,白居易?

白居易草有关诗句,例如: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唐 · 白居易《司马厅独宿》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唐 · 白居易《村夜》

草色斑斑春雨晴,利仁坊北面西行。—— 唐 · 白居易《利仁北街作》

草色连延多隙地,鼓声闲缓少忙人。—— 唐 · 白居易《早春晚归》

白居易的古诗?

古诗有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