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古诗?
关于重阳古诗有:
一、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出自明代丘浚的《咏菊》
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师德古诗鉴赏?
歌颂“师德”的诗句大多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物喻人,具体如下师德师风诗歌: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
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下的花朵营养了大地,提供了养料,培育了下一代。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古诗鉴赏题?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春古诗鉴赏?
鉴赏如下: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重阳花古诗?
重阳花有关诗句,例如:“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出自: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宋代〕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译文:重阳后菊花虽然还带着湿露,鲜嫩可爱,但已经无人来赏。与重阳前比并没有差异,还是金色的菊蕊照着地上的泥沙。世俗之人没有超脱的情趣,不解赏花,只知道看重阳节那一天的菊花。
重阳乐古诗?
古诗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首古诗是唐朝诗人王伟所做。名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观鹊桥古诗鉴赏?
原文: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柔情似⽔,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郎织⼥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流传甚⼴⼜深受⼤众喜爱的神话传说。⼈们常对他们相爱⽽不得相聚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由此痛恨拆散他们幸福爱情的罪魁祸⾸——王母娘娘。历代诗⼈词家对七⼣相会也都是作为悲剧故事来吟咏。最早如《古诗⼗九⾸》,“迢迢牵⽜星,皎皎河汉⼥,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终⽇不成章,泣涕零如⾬。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盈盈⼀⽔间,脉脉不得语。”可谓“悲悲凄凄惨惨”,催⼈泪下。⽽到了秦观⼿⾥,再写七⼣题材,却能独辟蹊径,不落窠⾅,以全新的⾓度,独创的意境,别致的情调,使⼈⽿⽬⼀新,回味久长。
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语文古诗鉴赏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鉴赏技巧: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古诗多以意境和情感为主题,需要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意象、比喻等手法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古诗的结构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需要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格律、押韵等来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
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古诗多与历史、文化等相关,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需要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注意诗歌中的字词用法。古诗中常用的字词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需要通过了解这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来理解诗歌的意义。
总之,鉴赏古诗需要多读多思,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分析古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内涵和魅力。
高考古诗鉴赏?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鹤杜牧古诗鉴赏?
《鹤》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原文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赏析
第一句侧重于声音,第二句侧重于神态,三、四句侧重于色彩,可谓视听并用,形神兼备。以西施红润的双颊比“丹顶”,以四皓斑白的长须喻“霜毛”,白鹤的形象神态如见,比喻也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