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

2023年12月25日 22:08:381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

常见的诗歌语言特色: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粗犷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高适和李白的诗歌特色?

高适与李白这两首诗,皆写听笛,不同的是一首切题早,一首切题迟;一首有边塞的空寂苍凉,一首有楼阁的唯美与登临的悲郁。

相同的是两首收篇皆以虚景衬情,表达思念旧土的情怀,感染力十分强烈,在艺术效果方面亦达到很高的境界,伯仲难分,成为诗坛写“听笛”最有名的典范诗篇。

杜牧诗歌的特色?

杜牧的诗歌的特点:

描摹自然,都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份,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丽俊爽的风调。

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延安的诗歌特色?

顺口溜似的打油诗,语言通俗易懂。

诗歌的语言特色?

常见的诗歌语言特色: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粗犷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张志和读音?

zhāng zhì hér张爱玲、张家界、张学良、张飞、张作霖、张大千、张楚、张闻天、张旭、张力、张献忠、张军、张扬、张天师、张灯结彩、张郃、张目、张雷、表面张力、东张西望、张九龄、紧张、千张、张云逸、乖张、张杨、纲举目张、张冠李戴、纸张、剑拔弩张、张迁碑、夸张、张巡、张弓、张望、张果老、嚣张、改弦更张

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1.唐代诗人

  (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如其分。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写的诗?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这是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他怕弟弟不回家,呼唤他回去所写的一首词。 诗的意思是: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乐趣所在。走在咱家门口种满松树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让人流连。

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风吹起大浪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

张志和和张松龄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1.写作目的、表达的情感不同。

张志和的词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对山野林泉的留恋。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钓得到鱼吗?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很多。他钓到了什么?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钓来飘逸。朝廷里充满了尔虞我诈,哪有这里清净悠闲?词人只有从乐而忘返的美丽景色,感受宁静和闲适的心境。

张松龄的和词,表达了对弟弟的规劝、担忧和期盼。他用语委婉真诚。首先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说,我理解你乐情山水的心境,也同样感受到风波的可亲可喜以及悠闲的乐趣,然后笔锋一转,说已经在清净幽静的松径旁筑好了草堂等你归来。最后三句,借太湖上风浪的巨大来衬托内心的担忧,也表达了希望弟弟适时归家的诚挚愿望。作为兄长,个中感情可谓情深意长。

2.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张志和的词重在触景生情。前面的写景使我们看到了壮美的西塞山的另一面貌:柔美、静谧、自在、随意。山水来把词人衬托成青色和绿色,张志和就是这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舴艋舟上坐着碧蓑青笠的渔夫,悠然自得地垂钓着。如此清远秀逸的景致,如此空灵微妙的诗心,怎能不令人陶然物外,深契真意而忘却了风雨,忘却了回家?词的末尾卒章显志,“不须归”三字将作者真率洒脱的心境表现得既含蓄又深情。

张松龄的和答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风拂水面波纹,乐在其中;水面独自垂钓,悠闲自在;草堂旁边的松下小路,漫步其上远比攀高轻松多了。太湖水洞庭山这些美景虽好,可狂风大浪来了也应该远离风险归根故土。这首词边写景边抒情,自然而畅达。

古代罗马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古罗马人自身独特的文化性格,又使他们的文学带有独特的文化秉性。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对人的力量的崇拜常常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由此又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

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更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原欲型文化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