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三赏析手法?
杜甫的这首诗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借多已瞎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
秋兴八首其三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八首其三颈联表达手法?
秋兴八首·其三
作者: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颈联:“匡衡抗疏”、“刘向传经”是隶事用典;“功名薄”、“心事违”是自抒胸臆。典故直接接上抒怀,文字简练,语气峻急,感情更加充沛。
秋兴八首其三同学少年与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中的“同学少年”,“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杜甫说,年轻时的同学如今一个个都发展得很好,有身份有地位,衣轻马肥,富贵发达。以此来反衬自己的落魄、颓唐。
《沁园春·长沙》用“同学少年”的典故,不取富贵发达之意,也不谈个人遭际,而是表现青年人那饱满的、奋发的、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秋兴,其三,读音?
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兴”字读音是去声。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因此写下这组诗。
拓展资料: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参考资料:
秋兴八首与悲秋主题诗歌的不同?
实际上,悲秋和秋兴这两类古诗词虽然思想情绪的方向正好相反,但却源于同一个秋季景物。例如引起秋愁和秋悲的秋季落叶和秋寒,实际上也是引起“天凉好个秋”和色彩斑斓的红叶美景的原因。因此我认为,同一景物引起完全不同的精神感受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心情不同。晋顾恺之说,“秋月扬明辉” ,但唐孟郊却说“秋月颜色冰”;唐杜牧把凉秋清风看作久违故人:“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意思是大热如酷吏之去,清风如故人之来。可是到了唐孟浩然那里,却变成了 “清风习习重凄凉”。即,只要心情不好,就是习习清风也会加重凄凉。这也就是古代常有同一个诗人既有秋愁诗,又有秋兴诗的原因。
所以,我认为,古代造字者把“秋”“心”合成“愁” 是确有道理的,但却又是不全面的(秋加上好心情,则成“兴”)。犯了“只说其一,不说其二”的毛病。是不是呢?
秋兴八首与杜甫前期诗歌的差别?
秋兴八首与杜甫前期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 秋兴八首》 在表现时事政治 “ 时体” 当 来概括他们“ 江河万古流” 的诗作。《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杜牧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是杜甫的作品。下面附上全文内容。
秋兴八首
杜甫〔唐代〕
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之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之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之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之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之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之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之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黄庭坚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是杜甫所写,不是黄庭坚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秋兴八首读音?
秋兴八首
[ 唐 ] 杜甫
yùlùdiāoshāngfēngshùlín
玉露凋伤枫树林,
wūshānwūxiáqìxiāosēn
巫山巫峡气萧森。
jiāngjiānbōlàngjiāntiānyǒng
江间波浪兼天涌,
sàishàngfēngyúnjiēdìyīn
塞上风云接地阴。
cóngjúliǎngkāitārìlèi
丛菊两开他日泪,
gūzhōuyīxìgùyuánxīn
孤舟一系故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