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古诗咏田家作者聂夷中

2023年12月03日 03:06:021

一、古诗咏田家作者聂夷中

聂夷中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二、描写田家农时诗句有哪些?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姚鼐 山行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三、诗名里带田家字的诗词有哪些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四、关于山水田园古诗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观田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 伤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观田家》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五、咏田家,1将诗分两层,并说说理由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呵呵,楼主说的咏田家是“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嘛,如果是的话,我就回答这两道题了,希望对楼主有点用吧。

1、分两层:在“我愿君王心”前面划分,前面的是一层,后面是一层。

前一层是叙述。开篇就写这些“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有丝卖,哪有谷卖。紧接着的二句用一个形象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它通俗、平易、恰切。“眼前疮”固然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惊人效果决非“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的概念化表述能及万一。

后一层是诗人的陈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改良现实的愿望。作者对豪富的不满之意见于言外,妙在运用反笔揭示皇帝昏聩,世道不公。此外,作者对田家是持有同情态度的。

2、表达的感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诗入木三分地揭示出血淋淋的社会现实,用比喻的手法深刻暴露了在青黄不接之时,农民为了度过饥荒,怎样挖肉补疮,挣扎在死亡线上,又用对比的手法,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该诗体现诗人对统治豪富的不满,对田家百姓的同情,此外诗人也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