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赏玉兰的古诗?
《高山幽兰》
作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雅韵共赏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雅俗共赏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有的言辞高雅、清新自然、庄重脱俗,是谓“雅”;也有的浅显易懂、直抒胸臆,称之为“俗”。中国传统诗歌美学主流是尚雅避俗,但有时化“俗”为雅,能够起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典雅蕴藉
晏殊《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画面中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整首词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外,都是写景,温柔细腻,缠绵含蓄,曲折往复,清隽婉约,既不追求镂金错彩的雕饰,也少有浓艳的脂粉气,展现了“闲雅有情思”的词风。
二、通俗浅白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三、雅俗共赏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柳永的词俗中有雅、雅不避俗,一泻无余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他在典雅的词里使用俗字,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使用“伊”字,使得全词雅中有俗,雅俗共赏。
四、化俗为雅
苏轼《发广州》
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
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
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
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
【赏析】
苏轼作此诗时被贬海南,长途跋涉并没有挫败苏轼的满腔豪情,他自觉意气自如,三杯下肚,酩酊一枕。酒酣之中,蒲涧疏钟,黄湾落木,时闻于耳,处处樵歌渔唱,为自己这个远行人送行,岭外天涯,又何言其远?“软泡”即饮酒,“黑甜”即睡觉,这些都是宋时岭南俚语。诗中采用当地俗语,自嘲中带着一丝苦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既对政治现实不满,而又达天知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真正做到化俗为雅、大俗大雅。
唐伯虎赏秋香古诗?
1、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2、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3、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4、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5、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6、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7、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8、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9、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赏曹州牡丹古诗?
1、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出自唐·白居易《白牡丹》
2、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出自唐·王贞白《白牡丹》
3、肠断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出自唐·徐夤《郡庭惜牡丹》
4、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出自唐·裴潾《白牡丹》
5、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端午赏荷花古诗?
杨万里
端午节写下的《过临平莲荡四首》
【其三】
朝来采藕夕来鱼,水种荷花岸种芦。
寒浪落时分作荡,新流涨处合成湖。
【其四】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饭香。
想得熏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赏杜鹃刘禹锡的古诗背诵?
刘禹锡没有写《赏杜鹃》的诗句。下面有关赏杜鹃的诗: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杜鹃 (唐)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赏牡丹刘禹锡古诗解释?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池中的鞭蓉清净却少了些许情感,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赏牡丹古诗朗诵?
赏牡丹
唐 ·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又到赏荷时古诗?
又到赏荷时诗句:“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意思是: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光艳丽,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译文: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光艳丽,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彩画游船驶进荷花深处,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赏牡丹古诗带拼音?
shǎng mǔ dān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tíng qián sháo yào yāo wú gé , chí shàng fú qú jìng shǎo qíng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 , huā kāi shí jié dòng jīng chéng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