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一年级下册秋天课文? 彩虹一年级下册课文?

2023年12月02日 01:24:101

一年级下册秋天课文?

一年级下册 秋天

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彩虹一年级下册课文?

《彩虹》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课的课文。 《彩虹》是韦其麟写作的⼀篇短⽂。本⽂讲述了⼀个⼩⼥孩“我”看到天上的彩虹后产⽣了三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其爱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美好愿望。 

原文如下:

       ⾬停了,天上有⼀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浇花⽤的⽔壶呢?如果我提着它,⾛到桥上,把⽔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吗?你就不⽤挑⽔去浇⽥了,你⾼兴吗?

       妈妈,你梳头⽤的那⾯镜⼦呢?如果我拿着它,⾛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个⽉亮吗?我拿着圆圆的⽉亮照着你梳头,你⾼兴吗?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飘啊飘的,不就成了⼀朵彩云吗?你看见了,⾼兴吗? 

月夜一年级下册课文?

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课文: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粽子课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名字《端午粽》

原文: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是先教交生字还是先交课文?

先教生字,教完读课文的时候算是复习

一年级下册最长的课文?

一年级下册的最长课文

快乐的节目,

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儿吹着我们,

我们像春天一样,

来到花园里,

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像朵朵花儿开放。

花儿向我们点头,

一年级下册有什么课文?

识字1、春夏秋冬 识字2、姓氏歌识字 3、小青蛙识字 4、猜字谜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4、四个太阳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7、怎么都快乐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识字5、动物儿歌 识字6、 古诗二首 识字7、操场上 识字8、三字经 12、古诗二首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18、小猴子下山 19、棉花故娘 20、咕咚 21、小壁虎借尾巴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组词?

第一单元

1、春夏秋冬

春(春日)(立春)(春节)

风(大风)(风雨)(风衣)

冬(冬天)(立冬)(冬日)

雪(下雪)(大雪)(雪人)

花(花草)(花生)(小花)

飞(飞虫)(飞机)(飞走)

入(出入)(入门)(入口)

2、姓氏歌

姓(姓名)(姓氏)(同姓)

什(什么)(为什么)

么(什么)(那么)(多么)

双(一双)(双手)(双肩)

国(中国)(国家)(国王)

王(王子)(大王)(王爷)

方(方正)(双方)(四方)

3 、小青蛙

青(青色)(青天)(青草)

清(清明)(清水)(清楚)

气(天气)(生气)(气人)

晴(晴空)(晴日)(晴朗)

情(友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安)(请求)

生(生日)(生气)(出生)

4、猜字谜

字(生字)(写字)(文字)

左(左右)(左手)(左边)

右(左右)(右耳)(右边)

红(红色)(火红)(粉红)

时(小时)(时间)(时刻)

动(生动)(动物)(动车)

万(一万)(千万)(十万)

第二单元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吃力)(吃饭)(小吃)

叫(大叫)(尖叫)(叫门)

主(地主)(主子)(户主)

江(长江)(江水)(江河)

住(住口)(住手)(居住)

没(没门)(没有)(没了)

以(以后)(可以)(以上)

2、我多想去看看

会(大会)(会议)(会员)

走(走火)(走开)(走开)

北(北边)(北方)(东北)

京(北京)(京城)(南京)

门(出门)(门口)(大门)

广(广场)(广告)(宽广)

3、一个接一个

过(过去)(过火)(过节)

各(各种)(各自)(各科)

种(种子)(播种)(花种)

样(样本)(样子)(花样)

伙(伙伴)(伙计)(搭伙)

伴(玩伴)(伙伴)(同伴)

这(这次)(这样)(这种) 

4、四个太阳

太(太后)(太阳)(太平)

阳(阳光)(太阳)(夕阳)

校(校长)(学校)(校友)

金(金色)(金子)(黄金)

秋(秋天)(秋冬)(秋水)

因(因果)(因为)(原因)

为(以为)(为人)(认为)

第三单元 

课文5、小公鸡和小鸭子

他(他们)(他的)(他人)

河(小河)(河水)(大河)

说(小说)(说话)(说明)

也(也许)(也是)(也好)

地(地上)(田地)(天地)

听(听话)(听说)(听见)

哥(大哥)(哥哥)(哥们)

6、树和喜鹊

单(单人)(单元)(礼单)

居(居民)(居中)(居住)

招(招手)(招工)(招聘)

呼(呼喊)(呼声)(呼叫)

快(愉快)(快乐)(飞快)

7、怎么都快乐

玩(玩笑)(玩火)(玩乐)

很(很好)(很多)(很少)

当(当心)(当然)(当天)

音(音乐)(音节)(注音)

讲(讲话)(听讲)(讲师)

行(行礼)(行人)(行走)

许(许多)(少许)(不许)

第四单元 

课文8、静夜思

思(思想)(思念)(思考)

床(床前)(床头)(大床)

前(以前)(前列)(前面)

光(亮光)(阳光)(光明)

低(低头)(低音)(高低)

故(故乡)(故人)(故事)

乡(乡间)(思乡)(乡下)

9、夜色

色(黑色)(红色)(白色)

外(外地)(外公)(外人)

看(看见)(看着)(看书)

爸(爸爸)(爸妈)

晚(晚上)(夜晚)(晚安)

笑(大笑)(玩笑)(好笑)

再(再见)(再三)(再来)

10、端午粽

午(上午)(午夜)(午间)

节(春节)(节日)(过节)

叶(落叶)(叶子)(树叶)

米(米饭)(小米)(玉米)

真(真假)(天真)(真心)

分(分开)(分手)(春分)

豆(黄豆)(豆子)(大豆)

11、彩虹

那(那样)(那里)(那么)

着(看着)(玩着)(穿着)

到(迟到)(到达)(到处)

高(高地)(高大)(高手)

兴(兴奋)

千(千里)(千万)(一千)

成(成就)(成就)(成果)

第五单元 识字

5、动物儿歌

间(房间)(中间)(人间)

迷(入迷)(迷人)(迷宫)

造(造价)(人造)(仿造)

运(运动)(好运)(走运)

池(池边)(池塘)(电池)

欢(欢乐)(欢喜)(欢笑)

网(网纱)(上网)(电网)

6、古对今

古(古人)(千古)(古书)

凉(凉快)(清凉)(凉水)

细(粗细)(细长)(细叶)

夕(夕阳)(前夕)(除夕)

李(李子)(桃李)(行李)

语(语文)(英语)(语气)

香(香水)(香气)(香火)

7、操场上

打(打工)(打开)(打人)

拍(拍手)(拍打)(节拍)

跑(跑步)(小跑)(跑车)

足(双足)(手足)(立足)

声(大声)(风声)(回声)

身(身边)(身体)(身心)

体(身体)(字体)(全体) 

8、人之初

之(之前)(之间)(之后)

相(相片)(照相)(相同)

近(走近)(近来)(亲近)

习(学习)(自习)(习气)

远(远方)(远近)(长远)

玉(玉盘)(玉米)(白玉)

义(义气)(正义)(正义) 

第六单元 

课文12、古诗二首

首(首都)(元首)(首相)

采(采花)(神采)(采用)

无(无法)(无力)(无双)

树(树叶)(树木)(树干)

爱(爱人)(心爱)(爱好)

尖(尖子)(尖刀)(心尖)

角(牛角)(羊角)(角度)  

13、荷叶圆圆

亮(月亮)(亮光)(闪亮)

机(机场)(机关)(司机)

台(台风)(阳台)(台子)

放(放假)(放开)(放手)

鱼(小鱼)(大鱼)(打鱼)

朵(花朵)(一朵)(云朵)

美(真美)(美好)(美术)

14、要下雨了

直(直接)(正直)(笔直)

呀(哎呀)

边(左边)(旁边)(边关)

呢(花呢)(人呢)

吗(在吗)(行吗)

吧(好吧)(吧台)

加(加班)(加上)(加工)

第七单元 课文

15、文具的家

文(文字)(文学)(文化)

次(一次)(多次)(主次)

找(寻找)(找出)(找到)

平(平安)(平时)(平分)

办(办法)(办公)(主办)

让(不让)(让位)(礼让)

包(包子)(书包)(沙包) 

16、一分钟

钟(钟点)(钟头)(闹钟)

元(元月)(元日)(公元)

洗(洗手)(水洗)(冲洗)

共(一共)(共同)(公共)

已(已经)(而已)(早已)

经(经书)(经手)(正经)

坐(坐下)(坐车)(坐飞机)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要(不要)(主要)(要好)

连(连长)(连日)(连忙)

百(百万)(百合)(一百)

还(归还)(还手) (还钱) 

舌(舌头)(长舌)(口舌)

点(早点)(雨点)(点子) 

18、小猴子下山

块(土块)(一块)(方块)

非(非分)(非常)(是非)

常(平常)(经常)(日常)

往(往后)(往常)(交往)

瓜(西瓜)(地瓜)(南瓜)

进(进出)(进入)(上进)

空(天空)(空中)(空气)

第八单元 课文

19、棉花姑娘

病(病人)(生病)(心病)

医(医生)(中医)(西医)

别(别人)(分别)(告别)

干(干净)(干活)(风干) 

奇(好奇)(奇特)(奇怪)

七(七个)(七月)(七天)

星(星火)(星星)(火星)

 20、咕咚

吓(惊吓)(吓人)(吓唬)  

怕(不怕)(害怕)(生怕)

跟(跟头)(跟前)(跟从)

家(大家)(回家)(家门)

羊(小羊)(羊角)(牛羊)

象(大象)(气象)(象牙)

都(首都)(都市)(都城)

21、小壁虎借尾巴

捉(捉虫)(捉住)(捉拿)

条(一条)(金条)(条件)

爬(爬行)(爬山)(爬虫)

姐(姐姐)(姐弟)(姐妹)

您(您早)(您好)

草(花草)(小草)(草木)

房(房子)(房屋)(房间) 

一年级下册包粽子课文?

应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

       ⼀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锅粽⼦,盼着我们回去。

  粽⼦是⽤青青的箬⽵叶包的,⾥⾯裹着⽩⽩的糯⽶,中间有⼀颗红红的枣。外婆⼀掀锅盖,煮熟的粽⼦就飘出⼀股清⾹来。剥开粽叶,咬⼀⼝粽⼦,真是⼜黏⼜甜。

  外婆包的粽⼦⼗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粽和鱼⾁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蓝粽⼦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了我才知道,⼈们端午节吃粽⼦,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

这是一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还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古诗?

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鉴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

6、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7、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

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注释

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平生:平素,平常。

轻:随便,轻易。

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赏析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

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