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诗歌有归字的诗歌? 诗歌归巢原唱?

2023年12月02日 00:43:551

诗歌有归字的诗歌?

隋末唐初 虞世南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初晴应教】 唐 皎然 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 王勃 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临江二首 其一】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临江二首 其二】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冬郊行望】 王维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韦应物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荅王卿送别】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闻雁】 司空图 旧居留稳枕,归卧听秋钟。【即事九首 其七】 左偃 归鸟入平野,寒云在远村。【郊原晚望怀李秘书】 白居易 浮名相引住,归路不同归。【长安送柳大东归】 刘长卿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送张十八归桐庐】 刘幽求 田园迷径路,归去欲何从。【书怀】 吕温 莫虑前山暗,归人正眼①明。【吐蕃别(一作列)馆送杨七录事先归】 权德舆 恩沾长寿酒,归遗同心人。【敕赐长寿酒因口号以赠】 许浑 归心已无限,更送洞庭人。【送客南归】 宋之问 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答田徵君】 张说 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被使在蜀】 李远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慈恩寺避暑】 李商隐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滞雨】 李频 帝里春无①意,归山对物华。【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陈陶 芳草温阳客,归心浙水西。【永嘉赠别】 孟浩然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赠王九】 郑谷 荆山归不得,归得亦无家。【闷题】 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送苏尚书赴益州】 赵嘏 童稚苦相①问,归来何太迟。【到家】 徐凝 不挂丝纩衣,归向寒岩栖。【送寒岩归士】 贾岛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题诗后】 顾非熊 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登楼】 崔国辅 归时①日尚早,更欲向芳洲。【中流曲】 崔湜 赖逢征客①尽,归在落花前。【喜入长安】 崔融 旅魂惊塞北,归望断河西。【塞上(一作北)寄内】 韩翃 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汉宫曲二首 其一】 韩偓 去是黄昏后,归当胧?时。【早归】

诗歌归巢原唱?

《归巢》原唱是:周林枫、三楠。

《归巢》是周林枫、三楠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2年5月26日,收录于同名专辑《归巢》中。作词:三七。作曲:三七。编曲:武圣雄。吉他:陈宁。和声编写:堪宥。和声:堪宥、周林枫、三楠。

归巢诗歌词?

原唱周林枫,三楠,词曲三七,莺飞草长尽是缠绵,一舜间往事就让我红了眼,盼来盼去归巢,人来人往忘不掉,那年相逢在石桥。

秋桑阁诗歌?

这句话应该是醒也思卿,寐也思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醒来的时候想念你,睡里梦里都是你。

这句话出自于吴籁的《秋桑阁》。

原文节选

昼赏微云夜观星,醒亦思卿,寐亦思卿。

译文节选

白天看云彩,晚上看星星,醒着的时候思恋你,睡着时也思恋你。

这几句诗都表达了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想恋着对方,字字句句都诉说着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

关于秋的诗歌,金波?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的诗歌仿写?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同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多事的秋的诗歌?

白居易 【杂曲歌辞·小曲新词】 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

白居易 【早秋独夜】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刘言史 【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皮日休 【和鲁望风人诗三首】 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人居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刘禹锡 【登清晖楼】 浔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南望庐山千万仞,共夸新出栋梁材.

白居易 【旧房】 远壁秋声虫络丝,入檐新影月低眉.床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天平山归庄诗歌鉴赏?

归庄《天平山》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归庄

石如人立百千群,处处苍崖飞白云。

山势雄奇产人杰,荒祠端拜范希文。

归庄的诗,有些很质朴明朗,如《己丑元日》、《观田家收获》等,这首《天平山》也是这样。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 “视诸山最为崷崒, 其林木亦秀润,山多奇石,诡异万状” (《苏州府志》),“山腹有亭,亭侧有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南趾有白云寺,范文正公祖墓在焉。其西有笔架峰,其后群石林立,名万笏林” (《图书编》)。苏舜钦有《咏天平山》诗,道是“清溪至峰前,仰视势飞舞,伟石如长人,聚立欲言语”,描绘了天平山的景观。

归庄这首诗,明显是借景譬喻,寄怀古人。他所怀念的古人就是范仲淹。范是苏州人,尝游天平山,作《白云泉》诗: “游涧腾云飞,散作三日霖”。这里有他读书的地方,还有他的墓和祠堂。这位北宋仁宗年间的宰相,在抵御西夏的侵扰方面,曾经立下了丰功伟绩,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尤为后人所宗仰。顾炎武写过 一首《范文正公祠》,说是“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便是称颂这两点。归庄和顾炎武都是昆山人,复社成员。清兵南下,他们都起来抗清。后来他们还暗中联络、筹划抗清的事。可能这两首诗写于同时。在当时清兵的推进压迫之下,他们怀念范仲淹是很自然的。因此,归庄游天平山时,先是感到这些奇峰怪石气魄的宏伟。我想他此前早就熟识天平山了,但这次还是给了他新鲜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从巨石的形象立即联想到范仲淹的襟抱和人格,感受到他的伟大,也就感受到天平山的伟大,是它孕育了这样的人杰。这诗前两句写得很浑括,说巨石象人群一样傲然挺立,然后用 “苍崖白云”作点染陪衬,烘托气势,把天平山的景观特点大略地勾画出来。而全诗中心在“山势雄奇产人杰”一句,使 “人杰”、“地灵” 二者相联系,收到交相辉映的效果,至末句才把这些人杰的代表——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突出昭示出来,不但流吐自然,而且作者的低回仰止之情也跃然纸上。

秋晚的江上诗歌特点?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倦”、“驮”是关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仿编秋姑娘的诗歌?

1:秋,在这迷人的季节里,一片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往南飞,一块块成熟的高粱好似无际飘来的晚霞,一金黄的秋菊在秋天里开得更加灿烂。

2、秋风,她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

你瞧,秋姑娘来到田野里把一棉球染的洁白如雪,玉米见了秋姑娘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地懂礼貌,俯着腰迎接久别的秋姑娘;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的红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