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病起赵师秀诗歌赏析? 登城有作杜荀鹤古诗歌鉴赏答案?

2023年12月01日 08:07:181

病起赵师秀诗歌赏析?

病起

陈师道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作者】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少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初,因苏轼等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宗杜甫,锻炼辛苦,质朴老苍。黄庭坚甚爱重之。为江西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赏析】

此诗约作于绍圣二年(1095)。元祐二年(1087),他因苏轼的推荐,得了徐州教授、太学博士之职,生活稍得安宁,把妻子和儿女从在四川的岳父郭概处接回,过上几天稍稍安定的日子,得叙天伦之乐。可惜是好景不长,不久言官便以“进非科第”加以攻讦,从而被免官。实情则恐怕是因他是所谓苏轼“余党”而成了党争中的牺牲品。此后他的日子更难过了,连老母也只得“从其不肖子,就食河北”(《先夫人行状》)。其时他的岳父任河北东路提刑,他于是就食于岳父家。他的母亲贫病死于旅次。后来朝廷虽任他为江州彭泽令,也因丁母忧而未能就任。在此种种的煎迫之下,诗人病倒了。他病起之后,满含凄苦之情,低吟着: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在萧萧的秋风里,盛年的诗人忧病之余,犹如一个衰颓老翁。他勉强挣扎起来。“力微须杖起”,这是写实。更重要的则是下句“心在与谁同”,他想到前贤欧阳修的“老去自怜心尚在”,很自然地化用入诗。他尽管历尽磨难,颠沛流离,但此心尚在,此志不移。他独立西风里,四顾茫然,可惜此情无人能喻。所以说“与谁同”,感慨极深。诗人虽是屡遭挫折,但他的心还不是死灰,还不是止水,他还想作一番事业。这是诗人的积极入世处。

自身之疾,以及仕途坎坷,慈亲见背等之灾,使他大彻大悟,懂得了冤亲平等,皆属空虚。“千悟”,言悟的次数之多,也就是说灾病之多。(因每一灾病即有一悟。)“冤亲”句出于佛典,《华严经》云:“愿一切众生于怨于亲等心摄受,皆令安乐智慧清净。”虽用了佛家语,诗中所表现的却不是四大皆空,而是一种因遭际不幸而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愁。这种言外之情,读者自能感受到。

最后一联,首尾照应,复写自己的衰颓。“百年先得老”,和他在另一诗中所写的“白发满头生”一样,是经历了至悲至痛以后的呼号,一字一句,俱自胸臆流出,不是无病呻吟。“三败未为穷”,内涵更为丰富。春秋时代,管仲与鲍叔相交,管仲自叹“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见《史记》本传)诗人这里是化用“三战三北”之语,表明自己不因遭际坎坷而丧失志气,仍要一如既往,坚持操守,直道而行,不效阮籍穷途之哭。(穷,走不通的意思。)由此可见,诗人所祈向的,毕竟不是释家的空无寂灭,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之道。

陈师道是孤芳自赏、不求谐俗的苦吟诗人。他的作品,有人称之为“非一过可了,近于枯淡”。黄庭坚说,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可见他诗的内涵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人们常称引的不过是《别三子》、《示三子》、《春怀示邻里》等有限的几首。实际上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他的五律,尽管有时“失之僻涩”,但“佳处往往逼杜甫”。这首《病起》,质朴老苍,沉郁顿挫,正是他逼近老杜的五律代表作。

登城有作杜荀鹤古诗歌鉴赏答案?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

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即“闲上重楼”,这个“闲”,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一定心情迫切,不会用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一定失意无聊,岂能“闲上”?而主要的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有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总之,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反正诗人流连忘返。

最后豁然开朗:眼前这“浅深山色高低树”,不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吗?这不仅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还饱含着极度愉悦之情。

体现出了雨的透明、加深画面的美感闲,表达出了作者欣赏美景时的闲情逸致

约客赵师秀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了叠字,谈一谈作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江心屿诗歌长廊有一幅画画上有四个人分别是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画上有四个字第二是嘉,第三是灵剩下的是?

有图片最好了,不过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永、嘉、四、灵 南宋诗坛上,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是温州乐清县人,其他三人是温州永嘉县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宋代永嘉县又是温州州治,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且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