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临江仙》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方法?

2023年11月29日 17:17:381

《临江仙》阅读答案?

李清照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扁”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5.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

答案:

14.答案:BC(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5.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3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1分)

诗歌阅读方法?

首先说明一点,这里的诗歌专指现代诗,古代诗歌的鉴赏后面有专门的专题来讲解。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蕴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

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现代诗包括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诗歌主要的特点是:对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凝集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充满丰富的想象,语言形象、凝练,具有和谐的音律和鲜明的节奏。也有人把诗歌的特点

概括为: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音乐性。

现代诗的阅读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要知人论世。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2要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闻一多《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3.要分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如余光中的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4要知晓抒情。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即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

种形式。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月……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临江仙辛弃疾阅读赏析?

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

辛弃疾 〔宋代〕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诗歌的阅读方法?

1、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2、掌握常用的赏析术语。

3、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4、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代诗歌阅读技巧?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古诗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普希金经典诗歌阅读?

致凯恩 --普希金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著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许多年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微笑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於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时在我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临江仙再用前韵辛弃疾诗歌鉴赏?

非常不适合再次使用前韵辛弃疾的诗歌进行鉴赏。因为鉴赏诗歌不能仅仅依赖于韵律对前人诗歌的臆想,更要考虑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经历和对诗情的把握等多方面因素。此外,对于历史上的诗人和诗歌要持有一份敬畏之心,不应轻易拿来滥用。如果我们要进行诗歌鉴赏,可以从当代诗歌入手,从中挑选一些精彩的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以此增进自己对于诗歌的欣赏和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阅读诗歌的好处?

阅读诗歌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诗歌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诗歌,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

开卷有益 · 读书可使人愉悦,增加文采及充实才能。 -培根

古人说,「开卷有益」,就是告诉我们阅读诗歌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成就。多阅读可以充实自己,多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多阅读更可以增广见闻

1) 阅读是一种乐趣,可以纯享受

2) 丰富和补充知识

3) 了解时事,增广见闻;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4) 学习做人道理

5) 陶冶性情(诗词古文)

6) 阅读同时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的发展,使你的大脑不会退化 ,增强思考能力

7) 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8) 提升考试成绩

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10) 逻辑推理

11) 「书中自有黄金屋」

12) 作文能力的加强 –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与他读书的多少成正比

13)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14) 研究发现义大利文盲和读过五年书的老人,在老人失智症上的比例是十四比一,也就是说,没有阅读的老年人得老人失智症的机会比有阅读的人多了14倍。

15) 加强和帮助人际沟通的学习

16) 增加自己受挫折的能力,减少心理上因无知而造成的恐惧感。

17) 变化气质:阅读能学习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做事的方法,幽默的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能充实个人的内涵。

18) 培养优秀的人材

19) 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丰富别人偷不走,抢不掉的知识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诗歌鉴赏答案?

【原文】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

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理解】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 .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鉴赏】

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

②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

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