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你积累的课内或课外的一首古诗?
观沧海
[ 东汉末年/三国 ] 曹操
dōnglínjiéshí
东临碣石,
yǐguāncānghǎi
以观沧海。
shuǐhédàndàn
水何澹澹,
shāndǎosǒngzhì
山岛竦峙。
shùmùcóngshēng
树木丛生,
bǎicǎofēngmào
百草丰茂。
qiūfēngxiāosè
秋风萧瑟,
hóngbōyǒngqǐ
洪波涌起。
rìyuèzhīxíng
日月之行,
ruòchūqízhōng
若出其中;
xīnghàncànlàn
星汉灿烂,
ruòchūqílǐ
若出其里。
xìngshènzhìzāi
幸甚至哉,
gēyǐyǒngzhì
歌以咏志
默写一首熟悉的古诗?
比较熟悉的就是李白的《静夜思》了。
静夜思
李白〔唐〕
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默写一首描写雨景的古诗?
春夜喜雨
杜甫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中考的默写古诗词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
河北省中考古诗文的默写一般是来自课内,考题类型分为两类:
一类是按原文填空,往往是给出上句考生填出下句,或者是给出下句,考生补出上句内容,这类题目比较简单,只要把诗词背熟会写就可以;
另一种类型是,理解性默写,也就是给出一句或几句话,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这一类题目不仅仅需要背熟课文,还需要准确理解诗句意义。如《天净沙秋思》中抒发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学习的一首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宋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首课外古诗词?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默写一首课外王维的山水诗怎么写?
《山中》 唐代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意思:荆溪潺潺流过白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稀稀落落。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的仿佛要湿润人的衣服裳一样。
默写一首与观潮内容相关的古诗?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杭州观潮 姚合
写一首课外描写秋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
1、《秋词》 唐代 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引便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2、《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3、《秋夕》 唐代 杜牧 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4、《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5、《渔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默写古诗的坏处?
没什么坏处,默写古诗才能理解真意,学好古诗,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