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有哪些?
《十五从军征》、《病妇行》、《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江南》、《长歌行》、《陌上桑》
汉乐府诗有哪些?
1 汉乐府诗是汉朝时期的一种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2 汉乐府诗的数量众多,其中著名的有《长歌行》、《孔雀东南飞》、《木兰花慢》等。3 汉乐府诗的创作和传唱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的诗意?
【译文】
1)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2)院子里长着青翠碧绿的蔬菜。
等到太阳一出来,菜叶上的露水就被晒干了。
温暖的春天在散布她的恩惠。
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壁壁生晖。
时常担忧秋天的到来。
花啊,叶啊全都枯萎了。
千百条江河都滚滚流向东海。
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返回?
年富力强时不努力发奋作为。
等到年老体衰时就只能空自悲伤。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艾青诗歌有哪些?艾青诗歌有哪些?
当代诗人艾青的诗歌有:“《绿》,《我的思念是圆的》,《春》,《鱼化石》,《太阳》,《树》,《手推车》,《乞巧》,《盆景》,《虎斑贝》,《冬天的池沼》,《北方》,《黎明的通知》,《时代》,《桥》。”
东汉乐府诗有哪些?
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汉乐府诗题有哪些?
.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一、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二、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于是采着野谷葵草煮着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著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于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三、反映贫困
《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 丈夫对亲友哭倒, 孤儿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 真实动人, 令人凄酸。《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 尽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死地。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如《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辗转不相见”, 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四、爱情题材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 表示一刀两断的决心, 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 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 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
《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上山采蘼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 颜色也不比人差, 她还是不免于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于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 黄金为门, 白玉为堂, 堂上置酒作乐, 中庭华灯煌煌, 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 调丝弄弦而已。《陌上桑》则叙述了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淫无耻面目, 同时塑造了坚贞,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
五、人民的劳动生活
在汉乐府中, 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如《江南可采莲》是江南青年男女采莲时所唱的歌谣, 一面工作, 一面歌唱, 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 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六、饮酒求仙、人生无常
汉乐府诗亦有饮酒求仙的思想, 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如《善行哉》、《西门行》、《王子乔》等篇, 都是这类作品。至于人生无常的作品, 如《怨诗行》、《驱车上东门》, 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 鼓吹“游乐当及时”,“游心恣所欲”,宣泄颓废没落的情绪。
汉乐府诗歌包括哪两种?
乐府诗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乐府诗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汉乐府诗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画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汉乐府诗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汉乐府最著名的十首诗歌?
1、《孔雀东南飞》2、《陌上桑》3,《饮马长城窟行》 4,《长歌行》5,《白头吟》6,《十五从军征》7,《上邪》8,《古歌》9,《古艳歌》10,《陇西行》
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
诗歌有哪些?
诗歌分为好几种类型,且听我一一道来。
1、爱情诗
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中国诗歌千千万,文化博大精深,希望能够找到属于你的那一种类型。
汉乐府诗歌与古诗(古诗十九首)有什么不同?
一产生时间
乐府诗最早产生于汉代,源于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而古体诗最早产生于先秦,一直到唐代末年
二题材内容不同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有反映徭役的痛苦反映战争的痛苦反映贫困人民的劳动生活等现实主义题材
而古体诗对题材内容毫不拘泥,有反映社会现实有歌颂爱情由抒发志向的等等
三表现形式不同
所有的乐府诗歌,唱诵出来,并能够配以歌舞而古体诗并不具有这种表现形式,只有部分歌的题材的古体诗可以唱出来
四要求不同
乐府诗对诗歌本身的押韵等并没有严格要求,而古体诗押韵要求严格,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