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亭诗歌?
1.东风亭馆散香埃,秾杏夭桃几树开。丽日转高花有影,分明移上画帘来。
出自明代徐庸 《失题 其一 画檐花影》
2.卖花声过园林好,唤人沉醉东风。亭前柳映小桃红。
出自明代俞彦《临江仙 其二 集曲名》
3.况东风亭馆,飞残香絮,柳阴深了。
出自清代黄燮清《惜余春慢 徐金桥主政集同人于尺五庄饯春》
冷月亭诗歌全集?
【作者:张镃】
出川犹自雨随车,到得溪桥一点无。
冷月半明云未去,垂杨成行叶全枯。
竹添东野方清荫,人在南湖已白须。
应是田翁喜侬至,旋吹灯火竞欢呼。
代上折枢彦质生朝二首
【作者:张元干】
天扶王室挺生申,瑞启中兴社稷臣。
樽俎折冲常自任,庙堂康济更何人。
秋风玉帐军容肃,冷月铃斋夜宴新。
愿扫妖氛开寿域,衮衣端为转洪钧。
庵东窗雨霁月出梅花影见窗上
【作者:张耒】
山头冷月出,射我幽窗明。
屋东有新梅,寒影交疏棂。
暗香不可挹,彷佛认繁英。
耿耿终无言,依依如有情。
怳疑姑射真,仙驭下我庭。
姮娥晓西去,满树晨霜清。
槐影
【作者:许月卿六】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
斜阳薄雨羊归径,冷月横星人倚楼。
内子生日
【作者:项安世】
烟清露冷月明中,无古无今此夕同。
大地山河归影里,白银宫阙上天东。
《牡丹亭,山桃红》诗歌?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登快哉亭诗歌鉴赏答案?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⑴ 试分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是如何写登亭所见之景的?(4分)
⑵ 有人说陈师道的诗歌与杜甫诗歌相近,试分析杜甫诗句“仰看一鸟过,虚负百年身”与师道“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⑴ 首联:动静结合,“江”与“泉”是动的,“城”与“石”是静的,这种结合与对照,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
颔联:拟人,“隐”“依”二字赋予了“太阳”“暮霭”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⑵ 相同点:都包含时光流逝,人生倏忽如鸟而过,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不同点:杜诗中“虚负”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却无所作为的无奈与伤感;陈诗中一个“闲”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淡与平静,表达了诗人追求平静,向往自由的意愿。
登快哉亭诗歌鉴赏译文?
登快哉亭
宋代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一条蜿蜒曲折的江水,绕着城墙缓缓地流淌;泉水穿过乱石,溅起阵阵水花,发出哗哗的声响。远处,西下的太阳刚刚隐入地平线,层层暮霭就遮住了重重山冈。那空中的鸟儿急忙地飞翔,不知道它要飞向何方;天上飘浮流动的白云,是那么的悠闲,和我的心情一样。我站在快哉亭上游兴正浓,留连忘返;忽然想到家中的小孩子正在等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迷人的地方。
注释解释
(1)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为苏轼所取。
(2)“城与”二句:言徐州城建在一湾清澈的江水之畔,泉水由乱石间汨汨流出。与,共。
(3)“夕阳”二句:落日刚刚隐没,云雾在山中升起,形容晚景。初隐地,刚刚沉入地平线下。暮霭,黄昏时山林间升起的雾气。
(4)度鸟:飞鸟。李白诗云:“天涯有度鸟。”何向:飞向哪儿。杜甫诗:“途远欲何向。”
(5)奔云:流云。自闲:指云悠然舒卷。
(6)“登临”二句:意谓家中有稚子候门,只得未尽兴而返。稚子,指家中幼儿。
创作背景
《登快哉亭》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登临快哉亭所见,从请江流泉、夕阳暮霭到飞鸟奔云,逐层描写,勾画出一幅景色明丽的山野夕照图。文末宕开一笔,以游兴未尽而“须还”,反衬景物的美丽迷人。诗中“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两句,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隐隐透出诗人安闲自若的心情和向往自由的心愿,笔法不凡。全诗简洁精练、苍劲有力,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
宋神宗熙宁(1068年—1077年)末年,李邦直持节徐州,在唐人薛能建阳春亭旧址重建一亭,后被苏轼命名为快哉亭。此诗为元符元年(1098年)陈师道任徐州教授时游览快哉亭之景所作。
诗文赏析
《登快哉亭》一诗开门见山,直写登临所见。首联写近景,描绘城下,见到一条盘旋曲折的江水绕城而流,泉水冲激乱石,哗哗作响。这联是景句,有意创造幽寂静阒的环境,起句与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境地相仿,密合徐州城依汴水、泗水而筑的特点。又以流动的江、泉,在静止的城、石中流淌,动静相衬,加以诗人的视线是从高向下,既有大境,又有小景,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
次联远望,写山。作者登临是在黄昏,因此在写山时便通过夕阳来衬托。“夕阳”两句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在山间升起了。这两句写黄昏山峦如画,诗用流水对,上下呼应,词意流动;“隐地”“依山”造语工巧,形象而具体,富有画面感;动词“隐”“依”二字也用得很切,使客观景物带有主动性,这里用来形容太阳与暮霭,就赋予客观的自然现象以人性。与柳宗元笔下的“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始得西山宴游记》),境界相近。两句所写,实际上是一个场面,这样分写密合的手法,是江西诗派的特色。
第三联是传颂的名联。诗由黄昏景色,远山暮霭,又捕捉到远处的飞鸟与云朵。“度鸟”二句写空中景物,然而融情于景,寓意深刻。这两句虽是直道眼前所见,但也隐隐透出诗人心境平静、向往自由的意愿。其中不乏令人咀嚼的深意,那横空而过的飞鸟,正是人生匆匆的象征。杜甫诗说:“仰看一鸟过,虚负百年身。”其含义为人生倏忽如鸟过,可与此句同参。陈师道学杜甫诗炼字,在虚词上极费工夫。这两句中的“欲”字及“亦”字,极得神韵。“欲何向”以问语出之,给人以想象;“亦自闲”用肯定句,说云闲,也说自己闲,语意双关,表达诗人悠闲自乐、恬淡寡欲的胸襟与意趣。杜甫诗“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江亭》),把此种感情表现得很为明朗,而陈师道此联则较含蓄蕴藉。诗取境高远,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从容与淡泊的境地相同,也与杜甫《江亭》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相仿佛,元人方回说“如‘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清朝纪昀也称赞说:“五、六挺拔,此后山神力大处,晚唐人到此,平平拖下矣。”说明了此二句寓意深长,有振起全篇之功。
前三联都写亭上所见,分别描绘水、山、天,由低到高,层次分明,全方位地描摹出野外黄昏的景色,在写景中别具一格。足见诗人观察之仔细,领略之完美。到结尾,诗才点出“登临”,以“兴不尽”概括前面三联,而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自己不得不走,表示兴犹未尽,依依不舍。这样写,打破了历来登临诗的布局;最后以情收煞,也反衬景的可爱,以不是自己要回去,特地加重离开时的情感,被方回称赞说:“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这种结法,正是作者有意加重尾句分量,为情造境。
陈师道写景诗往往以孤拔遒劲、情致深远见长,在推敲词句的同时,更注意表现自己对景色的悟性,以发掘自然界独特的美,常常能把自己的情感深沉地注入景物中,体味其中的的真趣。这首诗景物层次井然而摹写生动,展现了其人格境界。清江迤逦,泉流琤琮,暮色降临,鸟飞云奔。此番意象显示了在人世纷纭中悠闲从容、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全诗苍劲有力,老气横秋,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纯以气格胜。被纪昀赞为“刻意陶洗,气格老健”。作者这种风格,得力于杜甫,也与陈师道孤傲的性格有关。方回评价说:“全篇劲健清瘦,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正指出了此诗苍劲老健的风格与杜甫诗相近。
分析独坐敬亭山的意象探索诗歌?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
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登快哉亭最后两句诗歌鉴赏?
1、登快哉亭最后两句为:“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鉴赏
前三联都写亭上所见,分别描绘水、山、天,由低到高,层次分明,全方位地描摹出野外黄昏的景色,在写景中别具一格。足见诗人观察之仔细,领略之完美。到结尾,诗才点出“登临”,以“兴不尽”概括前面三联,而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自己不得不走,表示兴犹未尽,依依不舍。这样写,打破了历来登临诗的布局;最后以情收煞,也反衬景的可爱,以不是自己要回去,特地加重离开时的情感,被方回称赞说:“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这种结法,正是作者有意加重尾句分量,为情造境。
2、原文
登快哉亭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3、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1068年—1077年)末年,李邦直持节徐州,在唐人薛能建阳春亭旧址重建一亭,后被苏轼命名为快哉亭。此诗为元符元年(1098年)陈师道任徐州教授时游览快哉亭之景所作。
4、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贫寒。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湖心亭的亭组词?
亭林,亭子,亭湖,亭台,亭亭玉立。
自创的诗歌关于冬天的诗歌?
、《走过冬天》
我走过我的冬天
那是我独一无二的冬天
我不把它说出来
是我不期望春天
象一个沧桑的老人
对着一棵树发呆
树上的枝条
越来越少
地上的柴垛
越垒越高
高过了老人的额头
冬天的阳光照射着他
冬天的脚步加速
我经历过的冬天
就是这样一个冬天
我不把它说出来
事实就是这样
谁也改变不了
谁也隐瞒不了
象一只没名字的鸟
风干的骨架
挂在树干和桠之间
嘲笑你的眼睛
你才能察觉
呼啸而过的速度
把一个身躯砸的粉碎
2、《冬》
安坐在红火的炉前
木器的光泽
诳我说一个娇羞的脸
抚摩着褪了色的色缎
黑猫低微地呼唤
百叶窗放进气的清新
长廊柱下星近
想念温暖外的风尘
今的更声打着了多少行人
3、《冬天的信息》
迎着寒冬开放的蔷薇
在院子里冷寒的角落
举着一支支火把
满身都长着刺
没有人敢靠近她
一个下了严霜的清晨
我掠一朵插在玻璃杯里
只见有一团烈火
抖动着从透明的水底燃起
蔷薇啊
我寒冬里的朋友
在你火红的花朵旁
我书写着冬天的信息
4、《看不见雪的冬天》
看不见雪的冬天忧郁无眠
无缰的思绪与文字蹁跹
思念布满不夜的城市
无法忘记你风尘仆仆的笑脸
温柔的月光为我捎去满城的挂牵
手握你送给我的礼物
习惯轻轻放在唇边
爱的暖流沁人心间
拈一片泛黄的叶子端详
突兀的经脉里仍透出瑰丽的秋天
幸福在我们的童话里圈圈点点
怎会忘记你我欢聚在城市的街角
手牵着手
肩并着肩
爱的足迹在月下快乐绵延
你说相拥是一支淡雅的莲
我说离别是一滴缠绵的泪
蛰伏在看不见雪的冬天
默默期待温暖我们的艳阳天
再鲜亮的玫瑰
终有一天会凋谢
唯有略带伤感的真爱瞬间
永远记载在我爱你的信笺
5、《礼赞冬天》
一丝不挂
赤裸裸地
莅临人间
人为的那一小块遮羞布
她深感不安与愧疚
尖刀一般
呼呼地西北风
是她
为
诗歌有归字的诗歌?
隋末唐初 虞世南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初晴应教】 唐 皎然 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 王勃 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临江二首 其一】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临江二首 其二】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冬郊行望】 王维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韦应物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荅王卿送别】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闻雁】 司空图 旧居留稳枕,归卧听秋钟。【即事九首 其七】 左偃 归鸟入平野,寒云在远村。【郊原晚望怀李秘书】 白居易 浮名相引住,归路不同归。【长安送柳大东归】 刘长卿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送张十八归桐庐】 刘幽求 田园迷径路,归去欲何从。【书怀】 吕温 莫虑前山暗,归人正眼①明。【吐蕃别(一作列)馆送杨七录事先归】 权德舆 恩沾长寿酒,归遗同心人。【敕赐长寿酒因口号以赠】 许浑 归心已无限,更送洞庭人。【送客南归】 宋之问 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答田徵君】 张说 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被使在蜀】 李远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慈恩寺避暑】 李商隐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滞雨】 李频 帝里春无①意,归山对物华。【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陈陶 芳草温阳客,归心浙水西。【永嘉赠别】 孟浩然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赠王九】 郑谷 荆山归不得,归得亦无家。【闷题】 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送苏尚书赴益州】 赵嘏 童稚苦相①问,归来何太迟。【到家】 徐凝 不挂丝纩衣,归向寒岩栖。【送寒岩归士】 贾岛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题诗后】 顾非熊 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登楼】 崔国辅 归时①日尚早,更欲向芳洲。【中流曲】 崔湜 赖逢征客①尽,归在落花前。【喜入长安】 崔融 旅魂惊塞北,归望断河西。【塞上(一作北)寄内】 韩翃 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汉宫曲二首 其一】 韩偓 去是黄昏后,归当胧?时。【早归】